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又或想像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如果无人清理,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又或想像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如果无人清理,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破窗效应的5个阶段
1、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
2、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
3、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4、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
5、外来的犯罪分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