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的写作手法

河中石兽的写作手法,第1张

河中石兽的写作手法

河中石兽》的写作手法:《河中石兽》运用了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将寺僧的做法、讲学家的看法和老河兵的做法进行对比,层层推进,展现出寻找石兽的完整过程,从而表达了出作者对一知半解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传达了认识事物前需要先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的观点。



《河中石兽》的赏析

《河中石兽》以生动的情节中层层推进,在清晰的层次结构之中,展现出石兽的搜寻工作完整过程,从而揭示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而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河中石兽》全文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254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 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