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商纣王,大家应该都会想到一些影视作品种的他,对于他的印象大多数都是非常不好的,比如说他是一个暴君,是一个迷恋美色的皇帝,那么在历史上,商纣王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吗?他真的是一个不择不扣的暴君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商纣王,即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姓“子”,名“受”(一说名“受德”),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谥曰“纣”,也被称为“殷纣王”。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纣王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之一,所谓“酒池肉林”以亡国说的就是他了。当然,按照古人男权思维的一贯做法,这种亡国之“锅”又被扣在了妲己的头上,是“红颜祸水”在古中国较早的演绎。
中国人对纣王的印象,不可谓不坏,现代人对其最大的印象,来自于明人小说《封神演义》。当然,小说并非其“劣迹”的唯一“证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纣王有一庶兄,名微子启,数次谏言,希望他能够施行仁政,但纣王没当回事,不久西伯侯灭了陇国,德望出众,纣王也不放在心上,认为自己天命所归,所向无敌,微子启觉得这家伙烂泥巴扶不上墙,逃出了朝歌。微子启之事被比干听了,叹息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于摘星楼前三日强谏,抱定必死之心,果然就被纣王一句“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挖心而死。《论语·微子篇》有载,“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说的就是此事。
相较于封建较为成熟的汉、唐,乃至于后来的宋、元、明、清,其实在殷商时期,大臣的权限还是较高。我们知道古代的官位当中有一种谏官,专门对皇帝所颁布的政策进行谏言,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皇帝还是觉得“忠言逆耳”,虽说“利于行”,他们当然还是希望听到顺耳的话,否则,比干就是前车之鉴。
在我们的眼里,以纣王之暴虐,想必听不得半点谏言,动辄杀人灭族,但事实上并不如我等所想的那般,箕子就曾说“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便是唐太宗这种“唯谏是求”,对大臣谏言行为达到近乎病态追求的皇帝,想必听到人家骂他“不可振也”,那谏官恐怕也要脱层皮,箕子的下场不过是下了大狱而已。
我们无法近距离地接触那个时代,所以没有有力的证据,实在是难以分辨商纣王是否真的那般昏庸而残暴,仅能根据一些史料来略窥其人。其实若仅从史料上来讲,他倒可说是个近于汉武帝般的人物,至不济,也是隋炀帝杨广之类,区别不过是汉朝面对匈奴,而商朝面对东夷。汉武帝伐匈奴代价巨大,晚年其实也算得上昏庸,一场巫蛊之祸几乎搞垮了大汉……
《左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纣王举兵伐之,斩了其首领,《左传•昭公十二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可见这一场东夷之战使商朝消耗巨大,最终才被周人钻了空子,更重要的一点,历史从来是由胜利者来书写。
2、商纣王是暴君吗
商纣王是不是暴君不太好说,有争议。但他把政权弄丢了,商朝在他手里灭亡了。亡国之君有的是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有的是不务正业,有的确实是胡作非为,至老百性水深火热艰苦生活于不顾,还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皇帝无能为力来改变,等等多种情况,不管怎么讲,政权在谁手里丢失了都要承担责任,被史书记载,大多数自己身家性命没有好结果。
商纣王离现在久远,历史记载也不会详细,也不一定特别准确。有的史料记载他文武双全,力大无穷,派部队去打东夷,西周乘机攻商,商都此时部队在征伐东夷,只好把奴隶和东夷俘虏组织起来和西周联军在牧野交战,商军战败,周军攻入国都,商纣王自杀。
不管怎么说,商纣王算是失败者,他杀叔父比干,建酒林肉池,用炮烙之刑确实不算明君所为,自己素质很高,但商朝在他主政下灭亡事实是改变不了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