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户籍全面取消限制(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国家发改委再推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互认)

年户籍全面取消限制(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国家发改委再推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互认),第1张

2022年户籍全面取消限制(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国家发改委再推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互认)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国家发改委(NDRC)近日发布《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今年将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大都市区和城市群推进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

所谓“同城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此前对界面新闻表示,该政策体现了城市群发展中户籍政策的对接,有助于促进城市群人口流动。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就业人员在长三角的A市工作,然后去长三角的B市,那么他在B市落户的时候,也可以兼顾A市的生活和社保,这样在积分落户的实施上可以相对降低要求。”严跃进说。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放宽个别特大城市以外城市的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也提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探索推进首次户籍准入年限互认,试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等户籍改革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明路向界面新闻介绍,同城户籍入学年限累计互认是传统户籍制度社会向人口自由流动社会过渡的过渡性政策。同城互认挂钩的积分落户制度也是一种过渡政策。但“从积分落户到同城互认,相当于政策又向前迈了一步。”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此前分析界面新闻发现,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放宽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难度。

明路介绍,积分落户制度是指非本地户籍人员可以通过社保缴纳、实际居住地,甚至是受教育程度来积累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以申请落户。现在的积分落户制度是每个城市自己设定积分门槛和积累方式,所以存在从业人员换城市后积分会失效的问题,从而阻碍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而实行同城累计互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便。

界面注意到,2019年以来,部分城市和地方率先实施了户籍准入和城镇化累积互认。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5月首次提出舟山户籍可等同宁波户籍;8月份进一步提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社保缴费在申请落户时可以累计到宁波的缴费年限。

2021年12月,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中提出,除广州、深圳外的珠三角城市要率先探索同城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

对于同城化累积互认的实施前景,明路认为,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后续仍需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细化落实。

他表示,在“互认”过程中,部分城市的人口流入率可能会增加,导致公共服务压力更大;与此同时,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将放缓,这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这是政策实施的现实障碍。所以城市之间是否互认,互认到什么程度,要看具体的地方政策。

“从个别特大城市的情况来看,这两年户籍制度的松绑并没有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国家完全有可能在人口自由流动方面推出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明路说,加快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将有助于缓解这些城市本身的劳动力短缺,并帮助这些特大城市在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21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 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