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气”指的意思是:珍物、财宝等所显现的光气等。
“宝气”也形容某人的语言、行为大失水准,令人大跌眼镜,或形容人或者事有点神经,愚蠢中带点儿可爱。也可以也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傻得可爱,为中性,有亲昵的说法。一般用于口语,做形容词时也说成“宝里宝气”。该方言在四川、重庆、长沙、贵州等地较常使用。
“宝气”的出处:
出自唐·王度 《古镜记》:“贫道受明録秘术,颇识宝气。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连日,绛气属月,此宝镜气也。”
译文:贫道学习《明秘术》,能够识别珍物、财宝等所显现的光气,施主住宅里经常有碧光连着太阳,绛气连着月亮,这是宝镜之气。
“宝气”的引证解释:
1、珍物、财宝等所显现的光气。
宋·梅尧臣 《夏日晚霁与崔子登周襄故城》诗:“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翻译:宝气没有人发,阴虫进入夜晚鸣叫。
2、喻才气。
清 唐孙华 《喜吕无党及第》诗:“宝气昔年曾闇识,好音入耳亦欣然。”翻译:宝气当年曾经暗识,美好的声音进入耳中再次令人高兴。
“宝气”的故事介绍:
康乾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来自湘、鄂、赣 、闽、粤、陕等地的移民之间,以及移民与土民之间,必然地产生碰撞、融合、提升等一系列文化运动。赣、闽、粤籍移民相对于当时的湖广(今湘、鄂),尤其是湖广南部地区宝庆府(今邵阳)等地移民和封闭落后的土民,他们的社会识见、生产技能、生活方式,似乎更多了 一些优势,文明化程度进了一步。于是,当他们之间为矛盾冲撞所激起的时候,闽、粤、 赣移民会对湘广移民嗤之以鼻,在哈哈大笑中嘲弄湖广移民,拿他们身上的所谓“土气”、“蛮气”和“傻气”开涮。以“宝庆府”之“宝”为词根所构成的贬义词语,还有如:宝、二宝、宝头宝脑、宝像、宝儿、宝塞塞。这些方言词语,以其特有的嘲弄、挖苦、贬斥方式,从一个侧面透露了当时“五方杂处”的移民社会风俗史。有趣的是,这些方言词语至今还活在我们四川人的口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