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意思是: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多含蓄,这一含义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
“朦胧”的出处:
出自宋·贺铸《江城子》:“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译文:傍晚的雨没有来,春天又匆匆离去了,看那满地的花瓣,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朦胧”的基本解释:
“朦胧”,“月”字部,主要指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文学上的朦胧有很多种意思,一是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二是指一种美学境界上的朦胧。
作动词时,意思是:隐藏;遮挡。
“朦胧”的引证解释:
1、微明貌。
唐·徐昌图 《临江仙》词:“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翻译:今天晚上在何处画船,潮水平静,月光朦胧。
2、模糊不清貌。
清·唐孙华 《帘》诗:“未辨朦胧影,纔通笑语声。”
翻译:还没有分辨朦胧的影子,才知道说话的声音。
3、神志迷糊貌。
唐·温庭筠 《寒食前有怀》诗:“残芳荏苒双飞蝶,晚睡朦胧百啭莺。”
翻译:残芳随着时光转瞬即逝,如同双飞的蝴蝶,晚睡朦胧有如百鸣的黄莺。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酒量不济,便觉有些朦胧起来。”
4、犹言糊涂。
《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翻译:我孙悟空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早就不归他管辖,怎么糊涂,又敢来勾我?
5、含糊。
含糊。《水浒传》第八一回:“他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
翻译:他折进去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肯定会推病不出,含糊地上报过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