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含义:
指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是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隐士的三种精神境界:
1、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所以有人解甲归田。这是小隐。
2、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
3、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归隐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谓之“大隐”。朝,指朝廷,这里引申为做官。
起源出处:
据民间传说,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就曾自拟自己是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但缺乏准确文献记录。目前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晋代王康琚之《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从传说中尧舜时代的“洗耳翁”许由算起,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相关古诗:
中隐
唐·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
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