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整以暇”意思是指军队步伐严整,从容不迫。后多用来形容在纷乱、繁忙中显得从容不迫。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状语。
近义词: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悠然自得、泰然自若。
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相关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由于郑国背叛盟约,晋王非常生气,决定讨伐郑国,派栾书、邵镝、韩厥率兵攻打郑国。楚共王由于郑国是自己的属国,便代为迎战。楚兵作战勇猛,在作战中,楚共王眼部受箭伤,而楚国养由基又代主射死晋将。
晋军中军帅栾书的儿子栾针,看到楚军左军子重的旗帜,便同子重搭话:“我过去曾去过贵国,那时你问过我晋军的勇武表现在哪里?我当时回答你说‘好整以暇’。可是现在你我之间作战,不交流使者,搞得很紧张,这是不符合先前咱们所讲的规矩。我现在就请求我的君王派人去给你进酒。”
晋军的使者走到子重面前,恭敬有礼地向他报告:“寡君派我来向将军献酒。”子重喝了栾针的敬酒很受感动,允许使者回去,并赞栾针记性好,然后继续与晋作战,以决雌雄。
楚军和晋军交战,打了一天一夜胜负未见分晓,双方都在暗中谋划。楚共王担心楚军的命运,忙找中军帅子反商量,可是子反却在军营中喝醉了酒,无法拜见楚共王。楚共王见到这情景,悲叹地说:“这是上天叫我们楚国失败呀!作为统帅怎么能醉在军营?”说完,他便连夜逃回楚国了。后来,子反因感到羞愧而自杀了。
故事寓意:
好整以暇最初讲的是春秋时代晋、楚两国打仗还不忘讲究礼节,非要进酒之后才能交战。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表达一种人生风度和修养,无论面对多大的事情,都能够做到既严肃对待,又气定神闲。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这样的境界,这种境界作为儒家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被广泛接受。
历史上,东晋谢安在淝水之战的时候能够从容下棋;小说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军能够打开城门,端坐于城楼之上d琴,都是好整以暇的具体反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