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谈秉是什么意思

秉烛夜谈秉是什么意思,第1张

秉烛夜谈秉是什么意思

秉烛夜谈”的“秉”的意思:拿着、握着。


“秉烛夜谈”的意思:

指手持点燃的蜡烛深夜交谈。比喻谈话很投合,很深入。也比喻某人工作很认真,很敬业。也可以用“夜半无人私语时”来形容。


“秉烛夜谈”的出处: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秉烛夜谈”的注释:

1、烛:蜡烛。

2、夜谈:深夜交谈。


“秉烛夜谈”的引申:

现在人们常用秉烛夜谈来形容久别故人之间有很多话要说,互诉衷肠,或者是志同道合者就某一话题展开深度讨论,直到深夜话题还在继续。


“秉烛夜谈”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火把点起来?”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好。”


相关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相关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我已七十岁,还想读书,恐怕已经太迟了。”

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蜡烛?”

平公说:“哪里有做人臣的开人主的玩笑?”

师旷说:“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敢开主上的玩笑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早晨的朝阳;壮年好学,如日中天;老年好学,好像点着蜡烛那么明亮。蜡烛的明亮也比昏暗好吧?”

平公说:“好极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63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