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为浮云能蔽日的下一句是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的下一句是什么,第1张

总为浮云能蔽日的下一句是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下一句是: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既指诗人西北望长安所见实景,又比喻皇帝身边拔弄是非、蒙蔽皇帝的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诗句出自《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
 

《登金陵凤凰台》全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作品赏析: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六载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思是眼前的景色无法写出来说出来,崔颢的诗句已经把这景色表述了)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63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