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三十岁。
“而立之年”的古今说法:
“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古时多指学有所成。现今多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来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三十而立”则是指人到了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也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一般用于男性。
“而立之年”的出处:
《论语·为政篇》
相关原文片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关译文片段: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而立之年”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遂带领自己的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在经历卫国、郑国、陈国、晋国等国家时均遭遇碰壁,于是来到了蔡国闲居,孔子在与自己的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时,说自己从三十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了,自己的“仁政”思想还是不被各诸侯国所接受,感慨万千。也因此才有了《论语·为政篇》里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之年”的相关说法:
1、襁褓之年——不满周岁
2、孩提之年——两到三岁
3、岁午匀之年——十三到十五岁
4、弱冠之年——十六到二十岁
5、而立之年——三十岁
6、不惑之年——四十岁
7、知命之年——五十岁
8、花甲之年——六十岁
9、古稀之年——七十岁
10、杖朝之年——八十岁
11、耄耋之年——九十岁
12、期颐之年——一百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