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土无英俊才”的意思:
如果说这一带的男子中没有英俊人才。士:一作“土”,乡土,居处。英俊:是指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才智出众的人。
“若道土无英俊才”的出处:
唐代·杜甫《最能行》。
《最能行》的相关原文: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
贫穷取给行艓子。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欹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朝发白帝暮江陵,
顷来目击信有征。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若道土无英俊才,
何得山有屈原宅。
《最能行》的相关译文:
夔州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在官府求职,而在江上 *** 船为业。
富豪人家有钱驾大船,贫穷门户靠驾小船为生。
小儿只读很少的一点书,年纪稍大就整束行装随商旅船学习锻炼。
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 *** 舟船通行无阻。
朝发白帝城,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在夔州目击此事才知果有其实。
瞿塘峡、虎须滩凶险无比,这些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
据说此地百姓气量窄,误趋南方逐利之风,对于北方文客却显隔阂。
如果说这一带的男子中没有英俊人才,那山那边的秭归怎么会有出过伟大诗人屈原的宅子?
《最能行》的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暮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当和《负薪行》作于同时。
《最能行》的相关赏析:诗人在诗的末尾四句,指出了当地存在的另一种现象,就是人们的气量狭窄,错误地以南方的情调相尚,而疏远北方的侨居者。杜甫自己是“北客”,可能受到某些人的冷遇,但他却丝毫没有把这放在心上,相反,他为“此乡之人”辩护道:“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像有些人所说此地不产生英俊的人才,请问屈原是那里人?屈原的故宅不正在此处的山里吗?)”这和他同时期所写的《负薪行》的末尾“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一样,都是为劳动人民辩护。显然,峡中男子的气量狭窄和妇女的容颜粗丑,全因他们所处艰难恶劣的环境和困苦的生活条件所致他们的才能容貌,实际并不次于任何地区。只有像杜甫这样现实主义的诗人,才能有此理解,才能对这些劳动人民寄以真挚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