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刀肉”是形容那种死皮赖脸、纠缠不清的人。“滚刀肉”是东北人的一句俚语,原指那种切不动、煮不熟、嚼不烂的哈拉皮带板筋或劣质肉。引申义则是指社会上、单位里那种极端自私、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纠缠不清的人。在天津方言中是指滑头、不在乎、胡搅一类的人。
“滚刀肉”的定义:
肉根据实际的肥瘦,可以分为大白肉、五花肉和里脊肉,对各自好坏的,则由口味不同,因人而异。“滚刀肉”原指猪身上的一种肉,既不是肥肉,也不是脂肪,正确的说法是“囊肉”,天津俗语说是“囊膪”,是品位最下等的一种肉。
“滚刀肉”是根据下刀时的困难来命名的,最直接的效果是,用刀切起来很费劲,刀落到肉上,很容易咕噜到菜板上,切不下来。
“滚刀肉”和“滚刀筋”:
“滚刀肉”还有另一种说法,滚刀筋,一部俗语辞典在“滚刀筋”条目下注释道:“滚刀筋,指那种难以应付的人。这样的人,软硬不吃,纠缠不清,以滚刀筋比喻。‘碰上这个滚刀筋,说破了嘴皮也没用,算我倒霉。’”按道理说,“滚刀筋”应该比“滚刀肉”更确切,但“滚刀筋”说起来不上口,日久天长,人们就说是“滚刀肉”了。多用来形容横竖无所谓,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
形成“滚刀肉”的原因:
其实,“滚刀肉”也并不比刀硬,只是因为在肉体的肌理之间,存在着一层光滑的韧性黏膜,依赖这么一种“关系”,整块肉便油滑非常起来,使 *** 刀者难以用力割下去;倘若一不小心, *** 刀者还会自己切破自己的手指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