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注释: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相关原文: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相关译文:
君主能正确认识事物是因为听取各方面一键。会犯片面性的错误,是因为只相信单方面的话。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相关典故: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⒅上通也。”上曰:“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译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