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子是什么

竹篙子是什么,第1张

竹篙子是什么

竹篙子就是竹篙,一根长竹竿或木棒,是一种最简单的推进工具。竹篙是一般用来撑水底或岸边物体,按照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进。


“竹篙”的使用:

竹篙(gāo),近代人为了避免篙头被磨损或破裂,常在篙的下端安装铁箍、铁尖和铁钩。篙的制作简单,使用也十分方便,最适合于浅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一般利用篙撑水底或岸边物体,按照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进。


“竹篙”的出处: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陶公性俭厉》。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译文:

陶侃性勤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陶公性俭厉》的介绍:

本文述说的是陶侃为官节俭、使物尽所用的故事。体现了陶侃节约的品质。陶公生性俭厉,是严肃认真,办事勤勉的人。本文选自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65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