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起源

小儿推拿的起源,第1张

小儿推拿的起源

小儿推拿古称小儿按摩,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特定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以平衡机体阴阳、调理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如“匕周婴儿瘛所”治疗儿科疾病的记载。《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按摩治疗疾病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的记载,详述了多种小儿疾病的膏摩方法及方药,可见小儿按摩疗法在当时可谓盛行。

至明代《幼科发挥》始见“推拿”一词,出现了《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按摩经》等大量小儿推拿疗法专著,形成了一批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体系逐渐形成。清代,小儿推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专著大量涌现,如《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小儿推拿广意》、《保赤推拿法》、《推拿三子经》等,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达247个,可谓资料丰富、手法多样、应用广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医政策的指引下,关于小儿推拿疗法的研究更为深入,如推拿机理、手法、取穴等,多种古代小儿推拿专著重新刊印,临床广泛推行,至此,小儿推拿疗法可谓是蓬勃发展。

小儿推拿疗法特点

1、整体调理,注重辨证

小儿推拿疗法把小儿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诊疗疾病过程中十分重视整体的调理。《小儿推拿广意》中的“五经”理论认为,小儿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手掌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缩影,全身各个脏腑组织间都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通过对五指的推拿,经过经络气血的作用,就相应地调节了五脏的功能,使其所属的各有关脏腑受滞的气血得以流畅,人体的各机能得以恢复与增强。另外尤为重视辨证论治,如《小儿推拿广意》中将腹痛辨为:热腹痛、寒腹痛、气滞食积痛、冷气心痛等,分别记载了不同类型腹痛的推拿治疗取穴以及方法。

2、特定穴位,讲究配伍

小儿推拿在长期的儿科临床实践中,逐渐了形成了一批特定穴位,这些穴位不同于《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小儿推拿特定穴一般呈点、线、面分布,以双肘、双膝以下者为多,古籍中所载小儿推拿特定穴近300个。《幼科推拿秘书》记载“某病症,以某穴为主,则众手该用者在前,而此主穴,多用工夫,从其重也。盖穴君臣,推有缓急”,提出小儿推拿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于穴位配伍的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73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