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认为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当官的,就是“士”,下来是种地的农民,就是“农”,接下来是作坊的工人,就是“工”,地位最低的就是商人,也就是“商”。
中国的社会结构,自古以来都是用”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描绘。“士农工商”分别指的是四民,即: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思是这四种人是社会的基石,
要是从排名商看,读书人排第一,商人排最后,这是非常科学的结构,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的基础。
为什么要把商人排到最后呢?
《汉书》中这么写道:“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意思是:农民都不耕地了,工匠的都不做工了,即便大家手里有田地,也要卖了去从商。要让农民归田,工匠去做工,让每一个人归根本来的位置,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商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经济的繁荣,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想继续往前发展,还必须让每个人各归其位。
因此,中国历朝历代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我们一直是一个“重工重农轻商”的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