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法考《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疑难解答

2021法考《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疑难解答,第1张

2021法考《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疑难解答

以下内容为大家在学习《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中疑问比较多的问题,此处列举该项问题和答案,大家可以学习和检测自己是否对此处的问题也有同样的疑问,从而能够查漏补缺。

1、问题:遗嘱继承属于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胎儿是否有继承遗产或接受遗赠的权利?

【答案】遗嘱继承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接受继承不需要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如果是遗赠,则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未表示,视为放弃接受遗赠。根据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的规定,胎儿具有继承遗产或者是遗赠的权利。

2、问题: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含义是否相同?合同生效合同就一定成立吗?

【答案】 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了一致;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成立后在法律上得到肯定性评价,产生了当事人意定的法律效力。 第一、构成要件不同。合同成立的标志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合同生效分为几类:一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即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就成立,同时也生效。二是除具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还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履行法定手续时生效。三是合同虽然成立,但还必须具备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或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期限届满时才能生效。 第二、发生时间不同。合同生效的一定已经成立,而合同成立的未必生效。即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里可以将两者等同),但如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需经批准和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须经过批准和登记才能生效。 第三、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成立主要涉及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问题,而不涉及国家意志,因此如果合同不成立,产生的法律责任只涉及如缔约过失责任、返还财产等民事责任而不产生其他法律责任;而无效合同因为在性质上根本违反国家意志,因此它不仅产生民事责任,而且还可能会引起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3、问题:可撤销的合同分别是什么?无效合同分别是什么?

【答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 【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规定,可撤销合同包括: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示公平。

无效合同包括:(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规定 (2)违背公序良俗 (3)恶意串通 (4)行为能力欠缺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5)虚假行为

4、问题: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成立的要件是什么?

【答案】《民法典》第143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有的形式要求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如实践合同要求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有的形式要求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如需要办理审批手续方能生效的合同。附延缓条件的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特别要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80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