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第1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出处:《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自己都不愿意要的东西或不想去做的事情,请不要强加给他人。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83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