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到农夫犹饿死的转折没有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海无闲田到农夫犹饿死的转折没有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四海无闲田到农夫饿死的转折没有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海无闲田到农夫犹饿死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以及对旧势力不公平的财富分配的不满。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四海无闲田”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

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引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其一》,全文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意思是: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李绅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83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