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碰伤和家长沟通话术

孩子碰伤和家长沟通话术,第1张

孩子碰伤和家长沟通话术

首先了解孩子的伤势,安抚孩子的情绪。不同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受伤这件事,态度是既然不同的。所以在家长接孩子之前,与家长通话,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是因为别的小朋友造成的伤害,请那位小朋友向受伤的小朋友道歉。最后和家长真诚地道歉,得到理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想想自己带孩子,都会有受伤的事发生,那么幼儿园几十个孩子,由两三个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孩子之间发生碰撞摔跤等小意外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一不小心摔了磕了碰了,一般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老师眼皮底下的,为此老师们感到很无能为力。尽管教师并没有玩忽职守,但是孩子是在幼儿园摔伤,如何向家长交代仍使老师感到很大的压力。遇到通情达理的家长还好一些,他们看到老师及时为孩子处理了伤口,并无大碍就不会追究了。但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受伤了,就没有好脸色,他们不管孩子是怎样摔的,总之就是在幼儿园摔的,是老师没有看管好孩子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此,如何避免孩子受伤是教师开展活动首先考虑的问题,孩子出现意外后,幼儿园是有责任的,应该及时将孩子送到最近的救治,并家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在赔偿的案件中,学校必须提供自己的【免责证明】,如不能提供,学校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法律后果。也就是说,学校必须赔偿!因此,争取家长理解是教师与家长沟通赔偿问题的关键。

(一)幼儿方面

1.及时处理受伤者。当幼儿受伤时,老师要马上判断幼儿受伤的大致程度,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可自行处理,程度重的,如伤口流血、骨折等情况,在叫园医的同时应为幼儿止血,使幼儿受伤的肢体保持不动。幼儿园不能解决的,要马上送幼儿去作处理,不得延误治疗时机。

2.保护幼儿的心理。幼儿受到伤害,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给予更多的抚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有的事故是一个幼儿对另一个幼儿的伤害,教师千万不要指责伤害者,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让这个伤害同伴的幼儿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3.抓住教育契机。幼儿身边出现了安全事故,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教育全班幼儿关心受伤的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4.对受伤者的身体护理。教师应懂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对受伤者的护理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二)教师方面

1.精神安慰。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在自己手上发生幼儿安全事故,一上班就紧绷着的安全弦在发生事故后几乎接近极限,此时教师心理负担过于沉重,紧张、不安、焦虑、惶恐、沮丧、泄气等情绪一齐涌上心头,如果园长此时能给教师一种宽容和理解,会使教师释放很多的精神压力,切忌指责、批评教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83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