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造境,是在具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
例如唐代·宣宗宫人的《题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所谓情境就是象的连续体,就是很多象的叠加,形成一种场,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透明的空间,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共鸣共振之后的那种情绪。
读诗、读词,想方设法让自己进入情境,积累情感。(举例略)简单的文字,引领学生体会丰富的内涵,这就是造境。
在各种文学体裁当中,诗歌运用造境的情况最多(除此之外绘画也常见)。例如,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明确提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其“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故言:“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造境在现代诗歌的应用依然广泛,特别是对于“朦胧诗”中的应用。朦胧诗派讲究通过心灵的造境来表现内心独白,传达个人思想感情,并以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以境带心,以造拟情。
诗句鉴赏:
《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宋代·苏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