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跟小、中学的教师有所不同,因为幼师面对的是3-6岁的小朋友,不能像对大朋友一样对待他们,有时候也需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安慰他们。在面试的时候也会有故事的讲解,当然讲故事的时候也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那些技巧吧。
1、表演时要注意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有些考生在讲故事时候过分强调讲故事的声情并茂,陷入了不做任何旁白单纯去演的误区。如,果酱房子中只有熊哥哥熊弟弟两个人物,有些考生演完熊哥哥的动作,不做任何旁白,直接演起熊弟弟,这样就会让人看不懂情节,分不清故事主体,从而摸不着头脑。所以遇到这种动作对话特别多的情况,我们一定不能图方便省去了如“小熊说”“大熊说”这样的旁白,要记住我们是在考官面前表演给幼儿讲故事的活动,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让考官从你的表演中推测到我们真正与孩子交流时候的状态,从而给我们通往幼儿教师大门的通行证。
2、通读故事,理解大意,区分故事角色
拿到故事题纸,我们需要首先通读故事,理解故事梗概,提取出故事中心思想,奠定情感基调,将故事中的角色人物圈画出来,然后区分出人物的正负面。如,《下雨的时候》中,小白兔,小鸡,小猫,都是正面形象。《果酱小房子》中,熊哥哥,熊弟弟,都是正面形象。《小花籽找快乐》中,太阳,小鸟,青蛙,蜜蜂,都是正面形象。《三只小猪盖房子》中,三只小猪是正面形象,大灰狼是负面形象。
3、分析人物角色,声音加工,分配与角色特征相符的声音特点
明确了人物之后,选择与人物角色相符的声音。由于幼儿童话故事大多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所以故事中的形象大多可以依据年龄特点和人物属性善恶好坏作以划分。从年龄特征上,将角色拟人化为老年组,中年组,小孩组。老人组的人物常被赋予老年人的特征,声音常常是慈祥的低沉的缓慢的,如《小花籽找朋友》中的太阳公公,《小马过河》中的老牛伯伯,《龟兔赛跑》中的山羊爷爷。中年组的常为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声音特点为沉稳的,语重心长的,怜爱的,如《三只小猪上幼儿园》中的爸爸妈妈。小孩组中的人物大多体型小,伶俐好动,表演时注意表现出年龄小,活泼可爱,单纯,灵活,稚嫩,语速稍快,如《小花籽找朋友》中的小鸟,小松鼠。从人物属性上,我们将人物分为好人组和坏人组。坏人组强调狡猾或者凶狠,如《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三只小猪盖房子》中的大灰狼。
还有些人物区分度不高,此时我们可以将其叫声加入,如《小花籽找朋友》中同时出现了小鸟、小青蛙、小蜜蜂,他们都具有体积小、活泼可爱的小孩组的人物特点,因此,我们在声音加工时读小青蛙时先呱呱叫两声,再加入小青蛙的对白,表演小蜜蜂时先嗡嗡叫两声再加入小蜜蜂的对白。
总之,只要我们在备考室中做好准备,在考场中将生动形象以及儿童化展示出来,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加工技能,让考官了解你的能力,就能在讲故事的技能展示中获得高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