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 ,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日本的公卿是指,从平安时代以来从公家中升格的从三位以上的贵族,从参议至当时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属于公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
中国的公卿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同时也是古代朝中最高官位的通称,“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王制第五》具体定制了五等禄爵的诸侯、天子之公卿授田的方法,即:“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注:视,视同、比照)不过,至于周之“三公”到底指哪些官位,今已不可确考,有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千里之内以为卿”(《礼记·王制》),诸侯的卿也即“上大夫”:“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礼记·王制》)周时各诸侯国设卿的情况及任命权限,根据《礼记·王制》,国之大小而不同:“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根据《通典卷第二十五·职官七·诸卿上》,“三公九卿”制夏朝始设:“夏制九卿,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也。’亦有六卿,殷周皆然。殷亦九卿。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周之九卿,即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礼记·王制》在谈到夏制时也说:“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周代沿袭夏制而有所增制,从一百二十官增至三百六十官。
日本的公卿
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内大臣、参议、大纳言、中纳言都属于公卿阶级才能担任的官位。平安时代末期最出名的四大姓氏分别是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到了战国时代,地方豪族四起,不但拥有了权利还获得了官位,真实名声盖过了那些贵族。公卿们对于那么地方大名来说只能是些获虚名的工具和吸血鬼而已,当然公卿里面也有不少书画,和歌高手,毕竟贵族都喜欢做些风雅之事。
日本公卿:摄关及三府为公,纳言及三位以上官员为卿,后参议职与四位官也被列入卿。合称则为“公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