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怎样做好心理调节

高考生怎样做好心理调节,第1张

高考生怎样做好心理调节

高考不仅使对学生能力、状态和知识储备的考察,更是对他们心里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的衡量。学生们每天都要有自信,学习时要全神贯注,有合理的高考目标期待,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会自我减压。

1、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2、合理的高考目标期待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心理的状况来分析自己的学习实力、学习潜能,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该适度,目标期待过高难以达到会使考生自己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进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期待太低则容易满足现有的学习水平,消磨考生的进取精神,使他们丧失斗志,影响潜能的发挥。

3、允许适度焦虑

高考在即,焦虑是高考生最常见的情绪。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会觉得心里不舒服、难受,可能还会伴有心跳加快、易出汗、肌肉紧张等不适的身体反应。所以,我们都不喜欢焦虑,总想摆脱它。实际上,焦虑引发的身体反应是在调动我们的身体资源,从而激发我们做出更有力的行动来应对焦虑。比如,复学后老师为了要了解我们居家学习的效果,通知下周要模拟考试,这会引发我们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考不好。在这种焦虑情绪的驱使下,我们可能会激发更多认真备考的行为,注意力也更集中,学习效率也更高。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焦虑与学习效率是呈倒U型关系,并非没有焦虑时的学习效率最高,而是保持适度焦虑时的学习效率最佳,并且如果学习任务越难,“适度”的强度也要偏高。所以,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焦虑情绪时,不要急着摆脱它,可以先主观给自己的焦虑强度在0—10分之间打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强度越高。如果你的分值在4—7分之间,通常属于适度焦虑,无需太多关注,继续按照你的学习节奏迎考即可。

4、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03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