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1张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等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运动起因: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英美诸国无视国内抗议浪潮,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在巴黎和会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05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