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盛行于什么时期?

甲骨文盛行于什么时期?,第1张

甲骨文盛行于什么时期?

盛行于殷商时期。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甲骨文盛行于中国商朝时期。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它是中国早期文字的一种,是商代一种成熟的汉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它是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纹样。书法的准备有三个要素,即用笔、字的组合和构图方法。在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面,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甲骨文中体现了汉字“六书”的原则。但原画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

甲骨文的特点:

1、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因此,雕刻时经常使用直线,而且曲线也是由短直线构成的。笔划多为粗细均匀,由于刀是直向上抬起和收起的,大部分线条呈现出中间稍厚、两端稍薄的特点,细而结实、直而脆,富有立体感。

2、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既有对称之美,也有多样之美。此外,甲骨文还具有方圆结合、开合合合一的结构形式,部分文字还或多或少带有象形痕迹,具有文字发展初期的天真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05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