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名词解释

爱美剧名词解释,第1张

爱美剧名词解释

“爱美剧”名词解释:是继文明戏之后,二十年代初由民众戏剧社提倡的一种戏剧运动。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主张抨击传统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提出戏剧理论建设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戏剧商业化、庸俗化的弊病,大力倡导“非营业性质的,提倡艺术的新剧”,即陈大悲倡导“爱美剧”,这在当时的戏剧界产生过相当影响。

资料拓展

历史背景

“爱美剧”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场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 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还提出“言文合一”,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这两篇文章成了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文学革命主张立即得到一些同道和青年的响应。钱玄同表示“绝对赞同”,并把那些专事拟古而风行一时的骈文和散文斥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他还以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事实为文学革命提供了证据。

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对于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带上更为鲜明的反封建色彩。1919年初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更高地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表示进行文学革命“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鲁迅以最勇猛热忱的战斗,成为文学革命的伟大旗手。李大钊发表《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既批判封建旧文学的僵尸,又批评了刚刚萌蘖的资产阶级文学的“新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06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