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相对于"绝对剩余价值"而言的价值形式,是与"绝对剩余价值"相互比较的产物;如果没有"绝对剩余价值"的存在,也就没有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相对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所获得的由其他企业职工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后来,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得到扩展,它不仅指由人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形式,也包括由非人类劳动所创造的非劳动价值形式。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使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从而使劳动力也变得廉价时,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相应地延长,相对剩余价值才会提高。
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其产生过程: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价值就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