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兵家必争之地

世界十大兵家必争之地,第1张

中国三大兵家必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兵家三大战场)

军事战略家的战场

自古以来,中国战争无数。在这片中国必胜的大好河山上,惊心动魄的战争大戏不断上演。一些地方的得失,足以直接影响整体战局的胜负。这就是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卫星地图

壹 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分为哪几类?

中国地形图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军事书籍《孙子兵法》,其中“地形”提出:“你有地形,士兵就帮你。”也就是说,古代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大炮,一些险要的关隘等地理因素往往在战争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战争的艺术

换句话说,很多战略关卡都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它们的得失和扭曲可能会改变整个历史进程,所以不得不提。

军用飞机

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说白了就是对军事家很有价值的领域。要么可以为军队提供一个易守难攻的制高点,要么可以为军队进入提供一个便捷的通道,要么可以为战争机器输送大量的兵马和金钱。从这个逻辑来看,国内很多城市似乎都能摸到一两点。

兵家必争之地示意图

在中国历史上,地理条件影响军事和战争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大的方面看,比如中原王朝在边境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一个小城市,一个小地方的得失,可以影响到最后的结局。

战争——战争艺术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中国古代,有一些地方“形神兼备”,地理优势明显。我们习惯称之为“兵家必争之地”。

地形图

堪称兵家必争之地。但由于不同城市的先天优势不同,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和一、二级医院一样,也是分等级的。这里是军事战略家的典型战场。

兵家必争之地示意图

兵家必争之地,是指拥有天然的险要,作战时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纵观兵家必争之地,从位置和属性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位于边境线上,是边防的堡垒,如古代的山海关、锦州等;一是地处中原,是攻占大城市或大经济区的关键点,如徐州、郑州等。

中国地图

尤其是肩负边防重任的“兵家必争之地”都位于北方,因为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大战争,尤其是涉及改朝换代的战争,都是由北向南打的。唯一不同的是明朝,但明朝皇帝朱迪又一次燕京起义,弥补了这个小缺点。

三国地图

贰 具备什么样条件会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

比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后为什么说合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个国家的三方局势图

1.人口因素:战争的主体是人。要保证部队来源,就要控制人口密集区。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占领中原?是因为中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保证了充足的兵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数在战争中的作用越低,个人意志越影响作战效率。因此,以争夺人口为目的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少,但对人才的争夺却越来越激烈,而且往往是在大城市。

明代人口密度图

二战末期,美国在德国的很多行动也是为了营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经济因素可以看作是人口因素的现代模型。

北宋人口密度图

2.资源因素:最重要的是食物资源。粮仓(如吴超,这是西方封建主的城堡)和粮食主产区(湖广和江南)成为竞争的焦点。

出土汉代陶仓楼

此外,马匹、铁器等战略资源的原产地或聚集地。都是竞争目标。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重工业基地、石油、钢铁、橡胶等资源产地成为竞争的对象。

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粮仓遗址分布图

3.交通因素:交通运输是战争的基础,所以交通要道成为了争夺的焦点,一个是行军,一个是后勤保障。

元代驿站示意图

在古代,主要的交通路线往往是高山或峡谷的隘口,或河流的渡口,以及有交通地位的城市。同时,俯瞰交通要道的山顶城堡也是这类的必争之地。

交通

在现代,它往往是一座桥,一个岛或一个地峡海峡。海岛作为补给基地的效果在中国可能很少见。随着现代海战和空战比重的增加,海空港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关隘。

地理地图

4.政治因素:占据象征性的地方往往对建立政权、瓦解敌人斗志有重要作用,如首都、宗教圣地、重要的人民居所,甚至是对方的军事重镇或基地(如萨达姆的提克里克、项羽的江东)等。

古都变迁

在现代社会,广播和网络信息的出现使得电视台、报纸和互联网枢纽成为竞争的焦点。这种竞争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虚拟世界中的。

战场通常或多或少是上述四个因素的集合。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进行分类盘点,看看哪些地方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地图

叁 边防线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地图

1.锦州

锦州是控制华北和东北的要塞,守卫辽西走廊,连接京师和东北平原。如果要从东北进入华北,就得经过锦州,因为其他地方因为山多很难打通。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承德到秦皇岛沿线已经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不走锦州,就要绕过蒙古大漠进入中原,行程大大叠加。

锦州

锦州的防御能力有多强?强大的努尔哈赤就死在这里,狂妄的皇太极一生都没有征服过。最后绕道蒙古,做了“自己的改变”,才进入华北。从明朝开始,东北的重要性逐渐增加,锦州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北京的安危。

山海关

2.山海关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被称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从地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如果锦州防线被攻破,山海关责无旁贷的成为京津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山海关大门大开,可以入侵华北。

山海关三维地形图

3.大同

大同,位于山西、河北、蒙古三省交界处,素有“北方锁钥”之称,是整个金朝的屏障,是北方的门户。大同,东可入京,南侵京师;南可取太原、洛阳,侵中原。

大同-雁门关

自古以来入侵中原最多的敌人就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位于大同河套和北京之间,是抵抗侵略的前线。大同失守,北方将难保,如东晋、北宋、晋朝。游牧帝国在大同的时候,可以东进北京,南下洛阳。比如北魏,蒙元,北魏,蒙元都是从大同进军的。

雁杀虎归化四图。

4.嘉峪关

嘉峪关,明长城最西端的关隘,与千里之外的山海关遥相呼应,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河西咽喉”、“黄莲要冲”之称。

嘉峪关三维地形图

5.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

自先秦以来,这里就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最后据点。东有北京,南有长安(Xi安)。中原王朝堪称强大,要夺取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

在这里,不仅可以长期解决北方边疆的问题,还可以获得西征的马匹。比如战国秦汉隋唐明清时期的赵。西晋和北宋最悲惨的共同点就是没有拿下河套。

河套地区

肆 中原腹地的兵家必争之地

那一刻;立刻,马上;一……就……

6.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东临黄海,西临中原,北依鲁南山区,南临江淮平原。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有人形象地形容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中国南北的“咽喉”,适合两军决战。从秦朝末年到近代,徐州幸免于所有涉及全国的战争。

徐州位置图

很多人在宏观地形图上几乎看不到徐州的战略价值。这也难怪。毕竟,徐州位于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地理结构相对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四战之地。怎么能叫“兵家必争”?事实上,徐州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涵盖古今兵家地理优势的城市。

徐州

如果把地形图按比例放大,会发现徐州虽然地处平原,但四面环山,海拔并不高。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同时具有平原和山区的双重优势,这意味着它不仅适合大部队决战,而且可以利用其优势发动伏击。从先秦时期的史料来看,记载徐州曾经有汴水、汜水,四面环山,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可见楚霸王的都城彭城并没有把地理因素考虑进去。

战争图表

徐州历来是封建王朝的经济中心,是中国丰富的产粮区,丰富的军源区和重要的税赋地。如今,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也相当可观。

人口密度图

最重要的是,徐州地处中国南北枢纽,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核心位置。它不仅靠近四省的政治中心(省会),而且靠近历代的政治中心(首都)。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地图

所以得了徐州,就有了进攻任何南、北、西路的主动权,让守军防不胜防。无论你通过哪种方式得到,洛阳、北京、南京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尤其是在古代南北政权对抗时期,一方不得不在此驻军重兵,可进可攻,可退可守,所向披靡。

三国时期的徐州

7.襄阳

襄阳,地处中原南北交汇处,素有“天下第一城,铁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美誉。襄阳在决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北方政权来说,控制襄阳可以直逼荆州和武汉,进而控制长江防线;对于南方政权来说,控制襄阳可以保持对北方的攻势,形成威慑。

怎么才能白送给对方什么都没有?

襄阳县属于荆州腹地。南郡三面环水,长江以北,汉江以南。这里不缺水,土地肥沃。从经济上来说,南郡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自给自足的地方。

襄阳位置图

自春秋战国以来,襄阳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历史上襄阳发生过无数军事事件。

襄阳-三国

襄阳在三国和南宋时期被视为重要的军事基地。

元宋襄樊之战

金庸小说中描写的郭敬寿襄阳之战,就发生在南宋元朝入侵襄樊的时候。

即使现在沿海地区在海外交往中占据一定优势,襄樊仍是中国全国市场的中心,与湖北省会武汉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支撑轴。

襄阳位置图

8.汉中

汉中,简称“汉”,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面是秦岭和大巴山,中间是汉中盆地。汉中位于关中南部,巴蜀北部。形成汉中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两山并行,东西绵延,秦岭又高又陡,足以作为关中以南的屏障。在西北部,西汉河谷的低地为汉中到陇西提供了一条相对平坦的通道。东南部汉水连接汉中和湖北,汉中占据上游。

汉中

汉中盆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川东北的门户。在古代,为了完成国家统一,中国要取四川,取四川就得取汉中。控制汉中,西南可入四川,西北可入甘肃,东北可入Xi安,威胁中原,东南可达襄阳;战略地位无与伦比。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最终成就了汉朝四百年皇权。以刘备为汉中王,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三足鼎立。诸葛亮,六出祁山,驻扎汉中。汉中的战略纵深作用不可小觑。

汉中

在筹划合纵之事时,曾谈及秦从汉中顺汉水而下,直击楚营之地的便利:“汉中之甲,乘舟出巴,夏水顺汉水而下,四日抵乌渚”。

荆州

9.荆州

九州之一的荆州,是古代“割地开地九州”之一,因当时境内有荆山而得名。春秋时期,荆州是楚国国都郢的所在地,历经20个楚王,历时411年。公元前278年,秦将郢从天而降,在荆州设南郡,同时建江陵郡。公元前206年,项羽建立临江国,定都荆州。汉朝首先恢复到南郡。

赤壁之战后的荆州局势

千百年来,荆州城墙历经战火洗礼,历经时代沧桑,几经破坏重建,荆楚气节永存。它依然以雄伟的姿态巍然屹立在荆江之畔。历来易守难攻,号称荆州“铁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龚宇JIU周图

10.武昌

扼守长江、处于“九省通衢”核心节点的武昌,当之无愧是两湖与东南博弈的焦点。

中国地图

如果东南地区控制了武昌,至少可以屏蔽上游,进而攻占两湖,彻底割裂江南。三国前期,孙权攻占武昌,以此为据点,攻占刘备控制的荆州西部,达到了完全占领江南,共享天下三分的目的。清朝南下后,武昌被攻占,通往南京的门户大开。

武汉-南京地理地图

南明初,武昌、两淮地区共同构成了南明的江淮、淮河、淮河、清江一线。清朝南下后,两淮地区不战而降。南京的大门是敞开的。尽管形势恶劣,但武昌首义左良玉放弃了武昌南迁峻青的计划,导致明朝江淮防线崩溃。所以南京不战而降,南明失去了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45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