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龙(邵华将军)

毛岸龙(邵华将军),第1张

毛岸龙(邵华将军)

邵华将军(毛安龙)

1960年劳动节前夕,一场世纪婚礼正在鲁大(今大连)南山宾馆的接待室举行,这场婚礼牵动了全中国人民。这场婚礼的主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以及毛岸青的妻子刘思齐的妹妹邵华。

作为毛主席现在的独子,毛岸青的婚礼牵动着全民的心。人们都盼望着毛岸青和邵华早点出生,为毛主席留个血,把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传承下去。

37岁的毛岸青穿着海军中山装,22岁的邵华穿着鹅黄色连衣裙。两个人的胸前都戴着一朵小红花,于是牵着对方的手走进了婚礼的殿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谁看到他们都会给他们发自内心的祝福。

作为一心为国为民,从不大手大脚花钱的毛主席后代,毛岸青的婚礼也很节俭。一切都很简单。喜糖和花生的菜肴代替了婚宴上的酒席,每位客人只能得到一杯红酒。没有人会想到,如果不是因为全国所有的重要人物,会为毛主席的儿子举行如此寒酸的婚礼。

两人的婚礼由时任中共旅市委第一书记的郭述申亲自主持。“相亲相爱,共同进步,和我一起飞会白头偕老!”说着就祝福毛岸青和邵华。

婚礼上,邵华也站起来代表两人发言。首先,她真诚地感谢前来参加婚礼的同志们,感谢在她与毛岸青恋爱期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的领导们。然后她说:“我真心爱你,我们的结合只是漫长爱情旅程的开始。人生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因为毛主席公务缠身,遗憾未能参加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但送上了他的祝福和结婚礼物: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

嫁给毛岸青和邵华。

邵华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他的父亲陈振亚和母亲张文秋都是大革命时期我们党的老同志。陈振亚,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张文秋,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京山县委的创始人之一。

1939年8月,战斗中负伤的陈振亚在组织安排下赴苏联治疗。张文秋带着刘思齐和邵华跟随陈振亚去了苏联。陈振亚一家在前往新疆的途中,不幸被反动军阀盛扣留,软禁在迪化(今乌市)。邵被软禁时只有1岁。

1941年6月13日,陈振亚被丧心病狂的盛毒死。陈振亚临死前抓住八路军驻迪化办事处主任陈潭秋的手说:“我中毒了。恐怕没希望了。警惕盛蔡氏这个双面人...我死后,请党照顾我们两个孩子。”此后不久,他英勇牺牲。他只有39岁。父亲陈振亚去世时,邵华3岁。

1942年9月,盛与我党彻底决裂,邵华一家与在新疆工作的160多名中共党员一起被投入监狱。就这样,4岁的邵华没有享受到一点快乐的童年时光,就这样被迫在铁窗下度过了4年的牢狱生活。直到1946年6月,在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总理周的亲自营救下,邵华和他的母亲、妹妹才被释放回到延安。

在这四年里,陪伴邵华的不是漂亮的衣服,也不是好玩的玩具,而是让人极度压抑的冷吧、酒吧、高墙。

邵华

然而,这并没有吓到邵华。在父母革命的影响下,邵华从小就有着不亚于任何成年人的革命意志。在狱中,她带着年龄较大的孩子,利用年龄优势为狱中的大人送文件,参加绝食等斗争,与长辈一起粉碎反动军阀分化瓦解我党革命队伍的阴谋。

入狱四年,邵华和父母一样,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也不怕敌人的折磨。他坚持自己的真心,对我们党高度忠诚。因此,邵华在狱中受到我党老同志的高度赏识,被称为“小八路”。

1946年6月,在党中央的积极营救下,敌人被迫无条件释放了被囚禁在狱中的我们的战友和烈士遗孀。那年邵华8岁。获释后,邵华跟随母亲和姐姐回到延安。

来到延安后,邵华开始了跟随我党革命队伍转战北方的征程,奔波于陕北根据地、太行山区、华北平原战场,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

这期间,邵华虽然年轻,但野心不小。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延安当宣传员,张贴标语。在太行山区,我扭秧歌,演活了报纸剧。

可以说,邵华的少年时代是在马背上,在硝烟中度过的。她伴随着我们党的成长而成长,是真正在我们党的革命旗帜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儿女。

邵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5日,邵华的妹妹刘思齐嫁给了毛主席和杨开慧的长子毛安迎。

因为刘思齐,邵华经常看到毛主席,和他一起玩。

据邵华回忆:“英哥去抗美援朝前,他和我姐经常利用节假日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有机会我总是愿意和他们一起见毛主席。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时刻,所以他们有时会开玩笑说我是一个小跟屁虫和拖后腿的人,所以他们带我去了那里。"。

有一次,毛主席问起刘思齐的学习情况,一旁的邵华非常羡慕,因为她也想和同龄人一起上学、学习、玩乐。

这时,邵华忍不住对毛主席说:“毛叔叔,我也要上学。"。

毛主席听后非常惊讶,说:“小子,你怎么还不上学?"。

听了这话,邵华简单向董事长说明了原因。原来,自从新疆回到延安后,因为一直跟着革命队伍从北到南走,所以一直没有机会上学。

中国成立后,因为国家百废待兴,母亲张文秋一直忙于革命事业,所以暂时没有想到送邵华去读书。就这样,直到现在,邵华都没有去上学。

毛主席听后,把它放在心上。

几天后,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给了邵华一封信,请她去中直于颖小学学习。

同时,因为经常去毛主席家,邵华小时候认识了毛岸青,但此时已经没有爱情。毕竟邵华和毛岸青相差十年。此时的邵还是个少年,对爱情一无所知。邵华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我一直是毛岸青的小妹妹。一开始我把他当哥哥,最后发展到这个阶段(恋爱)。”。

出自毛岸青、毛新宇、邵华。

进入中直于颖小学后,邵华以优异的成绩很快加入了少先队。

1953年5月,他加入了共青团。同年9月,邵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大附中,并担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

1956年,邵华考入北京一中。三年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就读于中文系。

考上北大那年,邵华的母亲张文秋带着邵华去旅大疗养。

对张来说,跟邵华此行的目的是双重的。一个是让她陪着玩,一个是让邵华和同样在大学疗养的毛安庆相亲。

对于毛岸青的婚事,作为父亲,毛主席自然是很上心,也很担心。若干年前,毛岸青二十多岁的时候,毛主席曾劝过自己,儿子要趁早找对象,要求不要那么高。主席说:“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很高兴说你是中共宣传部的翻译。我劝你找个工人或者农民,可能对你有些帮助。你要求高,别人有能力,看不起你。这可不好。整天生闷气有什么意思?"。

至于毛主席的关心,作为亲家的张文秋也很关心。她去大队疗养时,跟着大队市委领导接待她,说:“唉,安迎这孩子走得早,毛主席老人家心里经常很难过。我大女儿思琪没有给主席家留下后代,所以我总觉得我欠他一点!青的年龄也不小了。我们家和董事长家心知肚明,我也很想继续这段婚姻。我想主席会同意的,但不知道这两个年轻人会不会不喜欢?”。

邵华跟随母亲到旅游大学后,在母亲的安排下认识了毛安庆。

邵华晚年回忆这次见面时说:“1959年我们再次见面时,已经相隔六七年了。1967年,他也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所以我们见面后,还是聊得很好,很投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毛岸青和他的妻子邵华

这次见面,两人并不陌生,而且很友好,很投机。在南山宾馆的客厅里,毛安庆和邵华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晚饭时间,两人才高高兴兴地从客厅里走了出来。

之后,邵华在旅游大学待了十多天。期间,毛岸青陪着邵华逛了旅游大学,一起在海边散步,一起聊文学,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两个人的关系也在这十天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彼此都有了好感。

因为邵华还需要回北京读书,所以邵华在旅游大学待了十几天就回北京读书了。

回到北京后,毛岸青和邵华分居两地,但联系始终未断。

这一年,邵华陆续收到毛岸青从大连寄来的信,毛岸青在信中婉转地向邵华示爱。

随着与毛岸青接触的深入,邵华与毛岸青曾经的好感和友谊悄然升华为爱情。

1960年暑假,邵华跟随从俄国回京的姐姐刘思齐去旅大看望毛岸青。

临行前夕,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让熟悉情况的徐永福陪同姐妹们专程前往,并让刘思齐带一封信给毛岸青:

绿色我的儿子:

我确定我收到了前一封信。非常喜欢。听说你好多了,我很高兴。你还是要听医生和其他帮助你的同志的意见,这样你才能好好休息,早日康复。不要急躁。你嫂子四七和少华姐姐来看你了。他们非常关心你的病情。你应该好好接待他们。我听说你和邵华写了很多信。你想成为朋友吗?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和她好好谈谈。是的,请把它送回给思琪和邵华。时不时的,不让别人转。此外,娇娇还可以转机。一定要向帮助过你的大连市委和医疗机构的同志表示感谢。他们对你很照顾,也很尽力。把这封信给他们看,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您愉快!

父亲

这一次,邵华和毛安庆正式确认恋爱关系。

邵华为什么会接受毛岸青?晚年,邵华在接受新闻接待室采访时,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说,“一方面是爱,因为我对他的整个经历都有同情,也是苦难的一生。我自己也吃过苦。我从小就在监狱里,在敌人的监狱里住了八年。我父亲也死在监狱里,所以既有爱,又互相同情。”。

他们俩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毛岸青7岁丧母,8岁流浪。那段时间,他卖过报纸,捡过垃圾,干过各种脏活累活。流浪了5年,13岁被党组织找到。但由于革命的需要,毛主席还是不能陪毛岸青,他被派往苏联。直到24岁,毛岸青才重新回到主席身边。

就是因为邵华和毛岸青有着同样悲伤的童年,再加上他们是青梅竹马,相知甚笃,最终邵华选择了和毛岸青走到了一起。

两人相恋后,为了能经常见到毛岸青,方便照顾毛岸青,邵华在旅大市委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学籍从北大转到了旅大师范。

邵华通常在学校学习。星期天,她去疗养院陪毛岸青。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那时候每个周末,大一有舞会,毛岸青都会带着邵华去跳舞。

邵华一开始不会跳舞。跳舞时,邵华经常不是踩他的脚,就是他踩她的脚。但毛岸青丝并不介意,耐心地教邵华学习舞蹈,最后邵华终于学会了舞蹈。

学舞蹈后,她和毛安庆每次跳舞,都在舞池里热情地跳着。华尔兹是他们最喜欢的舞蹈。每次跳华尔兹,他们都在舞池里从头跳到尾,乐不可支。

不久,毛岸青和邵华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希望在旅游大学结婚。

毛主席收到信后,自然非常高兴。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毛岸青和邵华的结婚请求。

1960年劳动节前夕,在邵华母亲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见证下,毛岸青和邵华在旅大南山宾馆的接待室结婚了。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因政务繁忙,未能亲自参加婚礼。但他也派专人到旅大转达对儿子儿媳的祝福,并送给邵华一块手表,为他们的新家增加了一台国产收音机。

婚后,两人相处十分甜蜜。

走路的时候,毛岸青总喜欢把邵华抱在怀里,两个人穿一件外套。晚年的邵华回忆说,“那时候很浪漫,我觉得很尴尬,因为走在街上感觉有点太显眼了。”。

1962年春,毛岸青和邵华婚后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他幽默地对毛岸青和邵华说:“新媳妇总要认个家,给奶奶和亲友看看!"。

没过多久,毛岸青就带着邵华去板仓祭奠母亲杨开慧,然后去主席的家乡韶山看望乡亲们。

与邵华毛安庆结婚后,对毛安庆照顾有加。

每次出门,邵华都会帮毛岸青穿衣收拾,带上各种需要的东西,怕他忘了什么东西。出门后,毛岸青满头大汗,邵华递给他一条毛巾擦汗。天冷了,就给他加了一件衣服。

后排起:王、毛新宇、邵华、毛岸青、李讷、。

在邵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毛岸青的身体越来越好。

这时,邵华看到毛岸青已经不需要留在身边照顾他了,于是又回到北大继续学业。但由于之前邵华一直忙于照顾毛安庆,学习落后了很多,进步跟不上其他同学。

看到自己跟不上同学的进步,邵华又气又急,很快就病倒了。

这时,邵华忍不住给毛主席写信,诉说自己的烦恼。

收到信后,毛主席迅速给邵华发了一封信:

你好!有一封信。带上它。我想看看。我们要好好生活,立志追求自己的未来,少一点女儿气,多一点男人味,为社会做点事,有所期待。你应该多读读《邪》。绰绰有余。

父亲

6月3日早上7点

在主席的鼓励下,邵华很快就重新站了起来。她努力学习,不受外界影响,终于在1966年完成了全部学业并顺利毕业。

1970年,47岁的毛岸青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毛主席的第一个孙子。

毛主席亲自给他的孙子取名为“余”,取“像昆仑山的山崩,像席卷世界的台风”之意。

毛岸青和毛新宇

和千千成千上万的普通父母一样,毛岸青和邵华对毛新宇倍加疼爱,同时又以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方式培养和教育着毛新宇。

在毛新宇的教育中,毛安庆和邵华是严母慈父。

有一次,毛新宇暑假,毛安庆一家在外地疗养。毛新宇知道怎么玩,直到那天连邵华给他的暑假作业都没做完。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邵华看到毛新宇的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很恼火。他对毛新宇说:“今天你要做完作业才能吃午饭。你应该现在就做。”

毛新宇妈妈这么一说,就不敢动了。

毛岸青上来对邵华说:“先吃个饭再说,不然饭就凉了。”听到这里,邵华坚决不同意,认为如果今天没有处罚,就会有第二次,所以一定要等毛新宇写完作业再吃。这时,毛岸青看了邵华一眼,拉着心语说:“孩子,我陪你写完作业,你妈妈自己请吃饭。”。

当然,毛岸青只是爱毛新宇,而不是溺爱他。

毛岸青十分重视毛新宇的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带毛新宇重走长征路,到世界各地的烈士陵园参观,让毛新宇明白今天过上幸福生活有多不容易。

毛岸青和邵华在一起生活了47年,互相照顾,互相以客为尊。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4岁。2008年6月24日,邵华因乳腺癌去世,享年69岁。

他们和毛岸青、邵华一起,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患难与共!

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爱情,虽然平凡却伟大。毛岸青和邵华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从而完成了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2010年7月20日,毛岸青和邵华的独子毛新宇晋升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将军。他没有辜负毛岸青和邵华的谆谆教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469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