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迎来大地丰收

我们要迎来大地丰收,第1张

大地时代(为了大地的丰收)

为了地球的收获(地球时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湘中大地春意盎然。

从紫鹊界的梯田到白马田埂,从紫江两岸到涟水两岸...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显示出勃勃生机,他们正在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描绘一幅五彩缤纷、喜气洋洋的底色。

地处娄底邵恒干旱走廊,辖5个县市、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两型社会实验区,总面积811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近年来,娄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抓好粮食生产。2020年,面对春耕“疫情关”、水稻双抢“洪水关”、秋收前“多雨”,坚持“疫情防控 quot;粮食安全“两手抓,用勤劳的双手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全年粮食生产面积365.48万亩,总产量156万吨;出栏生猪305.63万头;蔬菜播种面积88.42万亩,总产量175万吨;农业增加值达到199.55亿元,同比增长4.4%,位居全省第一。以占全省4.6%的耕地,生产了全省5.1%的粮食。以全省5.3%的人口,屠宰了全省7.5%的生猪。

在娄星区水东堤镇竹田村集中育秧点,村民进行双膜无盘育秧作业。

村民在涟源平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苗圃基地工作..

坚持"五个一起抓",粮食生产在高水平上推进。

"各县市、经开区党委(产业)书记,市农业农村局:确保完成你们县市91万亩早稻种植任务,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请亲自调度监督,利用好假期时间,确保不误农时。"这是2020年4月3日,在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的关键节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飞写的一封信。

在湖南中部的娄底,粮食生产一直是一项高层推动的政治任务。虽然全市耕地面积只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6%,但“覃逸大丘 quot大发秋“随处可见人均耕地只有0.63亩,远低于全省0.8亩、全国1.3亩的平均水平。但它从未因为总量小而放松工作,也从未因为禀赋不足而降低要求。

按照市委的要求,按照“抓油菜一起抓,抓大县小县一起抓,抓旱稻粮一起抓,抓散户大户一起抓,严守耕地红线一起抓,抓抛荒土地一起抓”的“五个一起抓”思路,娄底市各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由前方示范引领。书记、市长带头抓粮食生产,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常委、常委布置相关工作。市委、政府分管领导高度负责,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指挥生产一线。全市形成了领导带头、责任明确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2021年1月11日,全市粮食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双峰县召开,率先拉开了全省春耕备耕的序幕。

加强部门指导服务。农业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任务分解、农资打假、岗位培训、农技推广、监督检查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责。2020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4076人次,立案查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31起,发出整改通知书150份,严厉打击了假冒种子、农药、化肥、劣质农机等行为。绊脚石”。

创新模式积极参与。新化县实行“共管模式quot,县级双季稻规模经营补贴和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收入统一到村代管,村统一代收代缴,村及时公布双季稻生产支出。农民只负责田间管理,收获的早、晚稻归农民所有。新化县鲁管镇大新村村民杨大爷笑着看了记者一眼。他说:“现在种地真好。国家提供早稻种子,村里负责统一育秧、统一犁地、统一管水、统一收割。除了管理田地,施用农药和化肥,我们只需要晒晒谷子!"

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支持,农民种粮热情在空之前就高涨了。在鲁管镇的七个村,在新化,乃至全市推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若宁说,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双季稻推广问题,又保证了粮食产量的整体提高。目前,全市已推广面积8000亩。

坚持“铁八条”,严格整治抛荒耕地。

2月28日,随着两台耕田机的“突突声”,双峰县青树坪镇归古新村一块流转耕地荒废一年,被镇政府强行收回。新“东家”——向阳红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准备用它来种双季稻,这是娄底今年治理耕地抛荒的一针强心剂。

娄底人多地少,耕地只有288.94万亩,其中水田207万亩。由于地处邵恒干旱走廊,“三天下雨要防汛,三天晴好要抗旱”,成为制约娄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季节性缺水,易发生地质灾害,丘陵地区耕地质量低。长期以来,受种粮效益差、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短缺、土地流转率低等因素影响,原本稀缺的耕地一度抛荒严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刘飞在年初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说:“要采取措施‘长出牙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八项硬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不下降——

——强化责任。建立市领导在县、县领导在镇、乡领导在村、村干部在组的耕地抛荒管理工作制度。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以奖代投,该市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粮食发展资金,专项用于耕地抛荒治理。

——加快耕地流转。强化村集体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耕地管理,耕地撂荒超过一年的,由村级组织代耕,农民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撂荒2年以上的,村集体应当依法收回其经营权,组织流转耕种。各乡镇要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平台,引导建立村级土地流转平台,力争2021年土地流转率提高10%以上。

——强化调度。市、县、乡、村、组逐级建立耕地抛荒管理台账,明确责任人员。每年3月20日至9月30日,全市实行周调度。

——抓好典型案例治理。鼓励县、乡、村采取务实、有效、灵活的措施,奖励正面典型,惩罚恶意抛荒,形成“种粮光荣、抛荒可耻”的引导氛围。

——加强核查管理。建立管理台账,应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对耕地抛荒面积进行动态管理,摸清抛荒底数。县粮食生产办每年4月、7月、9月中旬进行3次核查,实施耕地抛荒管理台账遥感监测和比对。核查比对结果由县市主要负责同志签署意见后及时上报市。

——严肃问责。市粮食生产办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弃耕地处理实行评估通报制度。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市县耕地抛荒信息举报平台,设立举报奖励制度。举报信息,“凡有举报,必有核实回复”。一经查实,奖励举报人一条信息1000元。

在双峰县甘棠镇,今年有不少村干部转身成为种粮大户,主动承担起弃荒地整治的重任。“我今年主动流转了800多亩耕地,计划种500多亩双季稻。”街村党支部书记朱高兴地告诉记者,把荒地流转复种,既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又能促进农民就业。金湖村党总支书记朱专门购买了一台小型挖掘机,以应对废弃地的整治。他流转耕地800多亩,购置各种农业机械100多万元。旗峰村党支部书记朱建辉流转了全村700多亩耕地,计划种植双季稻400多亩;村支部书记朱玉春流转了260亩土地,全部种植优质水稻。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娄底的耕地抛荒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0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区消除5亩以上集中连片抛荒现象,7.7万亩抛荒耕地又变回良田;今年复垦废弃地4.53万亩,为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位于娄底经济开发区的湖南尚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粮大户胡建新正在地里干活。

双峰县叶禾镇清泉村的一个种粮大户开着水稻抛秧机在田里工作。

坚持高标准建设,农田面貌焕然一新。

2月初,春节过后,娄星区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蛇山、鄯善两镇热闹非凡。娄星区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把曾经的“汪甜甜”变成了高产稳产的良田。站在山上,放眼望去,村民们正忙着修渠平整土地。据杉山镇桐梓村支部书记陈建军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该村那个农村可以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400多元。

2020年以来,娄底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在资金监管上,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娄底市通过正向激励和责任追究,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5.8万亩,大大改善了基本农田生产条件。

在涟源市桥头河镇,农田建设改造的景象也如火如荼。4月2日,记者在去年抛荒了100多亩土地的桥头河镇剑龙村看到,机器隆隆作响,凹凸不平的田地在挖掘机的作业下被平整集中成一大片水田,旁边一条3.5米宽的机耕道正在紧张施工。

“从水梅河引水灌溉,可以形成现代农业格局,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站在平整的土地上,村支部书记陈先鹏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大片土地改造后,将租给涟源市联盛养殖合作社种植水稻。

现在,田是方的,渠是通的,路是通的,旱可以灌溉,涝可以排水,机可以耕...一片片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给娄底农业带来了新的变化。2021年,娄底将再建设18.62万亩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位于冷水江市三建镇的汇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集中育苗基地。

新化县尚美街道本元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周雄在集中育苗基地展示育苗成果。

坚持农业机械化,稳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双峰县青树坪镇,履带式旋耕机在广阔的田间来回穿梭,齐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春耕播种工作步入高潮,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2020年,全市推广无人植保飞机125架,高速插秧机、轮式拖拉机、收割机等高性能、高技术机具同比增加2-5倍。新增高速插(抛)秧机150台,烘干机173台,烘干能力增加3031吨/日,有效缓解了插秧、抛秧、烘干粮食问题。

“今年春天,我新增了几台履带式旋耕机和水稻托盘播种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合作社2000多亩土地的耕作,也为周边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农机服务。”合作社负责人欧阳乔指着放在合作社里的农机说:“合作社购买的266台套农机设备中,有30%是本地企业生产的。”

农机产业是娄底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了从RD、生产、销售、维修的全链条发展。2020年以来,利用“331”机制,农机行业发展加快。据市农机中心负责人介绍,2020年,娄底市在“项伯交易会”上销售大中型机具3495台套,成交额约2.07亿元,使用国家补贴资金5545万元,发放市县级补贴资金2227万元,补贴机具2.1万台套,惠及农民1.9万人,激发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小板子排成一排,合力渡海。”娄底市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引导其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农机合作社318家,其中176家进入省级“千社”工程,27家成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农业科技推广的先行者,全程机械化生产。

3月13日,娄星区水东堤镇。在该区农业农村局的统一组织下,来自全区的40余名农业合作社主任、农业合作社大户、种粮大户齐聚一堂,观摩了娄底市袁弘农业合作社举办的早稻育秧示范,参观了水东堤镇云华村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实地学习了双膜无籽育秧、育秧流水线作业、苗床机示范和高速插秧机 *** 作。代表们临时起意,满载而归。2020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土地面积25.7万亩,年营业收入3.8亿元;全市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率达到71%以上。

走进湘中大地,我们只能看到满眼绿色的工厂化饲养、精准高效的插秧机作业、飞下来的植保无人机、秋收冬储的一体化烘干机...一项项农业科技不断走进田间地头,为农业服务。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为娄底粮食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让我们在深入实施“三高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担负起粮食安全的重任,整治耕地抛荒,推进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把党建设得硕果累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46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