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血战(辛亥英雄)
“中山杯”引爆乡愁
2017年9月,台湾省传来噩耗,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李永萍病逝;2018年初,中国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在台湾省逝世。两位“文曲星”的离去,让千里之外的中山文坛陷入痛苦和追忆之中。每个人都用各种方式记住自己的精神财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在中山举行的颁奖晚会上,爱说“乡愁是不治之症,但来到中山,我的病好了很多。”李永萍说,“海外华人文学奖之旅是我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我在马来西亚长大,在台湾省读书,一生漂泊,没有家。现在在国外多年的南洋浪子终于回国了!看到母亲,她老了,但精神依然旺盛,让我很放心。”两位获奖者有着相似的感受:是“中山杯”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是“中山杯”架起了“中国桥”。
创造力和精神回归
回溯到2009年,时任中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邱书鸿参与了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此类奖项,旨在成为一个国家级奖项。信心和决心来自:第一,中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伟人故里。孙中山先生是海内外中国人敬仰的伟人,他的理想具有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他的“天下为公”,他的“博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孙中山故里的人,自然要弘扬他们的精神。其次,中山是著名的侨乡,有90多万华侨。
华侨资源是中山的巨大财富,对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中山品牌”和“华侨品牌”一直是中山推动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如何继续打“中山牌”和“华侨牌”?如何保证这两张牌既有中山特色,同时又有国际视野?华侨文学奖这一文化创意,终于实现了这一理想。这种创意包含了两层深意:一是体现了文化境界,即抓住了当前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趋势——世界华文文学正在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加深,世界华文文学正在成为一门显学。第二,海外华文文学将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山人乃至中国人看世界的桥梁。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将与世界和世界文学联系起来。
创意很快变成了现实。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始于2009年8月初,至2009年9月30日结束。收到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份申请。经审查,符合评选标准的作品有75部,其中小说33部,诗歌5部,散文16部,纪实文学21部。聘请了17位优秀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经评奖委员会评选并向社会公示,共有19部作品入选优秀奖,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四大类。中国作家张玲的小说《金山》获得中山杯首届海外华文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小说组、散文组、纪实文学组、诗歌组的最佳作品获奖者分别是严歌苓的小说《小姨与许多鹤》、刘荒田的散文《刘荒田的美国笔记》、陈廷骅的纪实文学《共和国之路——孙中山传》、洛夫的诗集《雨想说什么》。11月12日晚,颁奖典礼上,严歌苓、爱情、张玲等文坛“明星”走过“星光大道”,上台领奖。著名歌手ChristianRandPhillips深情演绎《故乡的云》,颁奖典礼成为中国情怀的流畅旁白,充满人文交流,感人至深。
2011年,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升级为华侨文学奖。“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中山市先后举办“华侨文学60年”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让华侨文化元素融入孙中山文化,让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也成为中山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我用笔写我的心——首届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
就身份而言,20世纪的海外移民大致经历了华侨和华人(中国人)两个相互交织的发展阶段,相应地界定了不同历史时期海外华文文学的性质、特征和文化主题的变化。早期华侨大多保留原国籍或选择双重国籍,故称华侨、侨民。据此,海外华人的文学创作被称为“侨民文学”,可视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延伸。而当代海外移民,大多在选择了母国国籍后,政治身份从华侨变成了身为母国公民的中国人(或华人)。他们用中文书写的文学已经成为所在国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统称为“中国文学”,构成世界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文学创作突破了乡土与异乡、分离与乡愁、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精神纠葛,直接写入“中国经验”。比如严歌苓的《小姨与多鹤》和张玲的《金山》代表了海外文学的高度,说明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学写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几年前,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已经被边缘化,直到近几年,世界华文文学才在大学里“慢热”。首届海外华文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得者、《金山》作者张玲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上,我们要有伟大的气度。海外华人作家各有各的独特声音。为什么这些声音不能收录到我们中国文学里?”
海外华人作家对自己的母文化有着比国内作家更明显的紧迫感。专门研究海外华人文化的专家钟孝义教授指出,海外华人写作难度很大。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许多海外华人对文化认同有着强烈的渴望。“文化流浪”与他人世界的疏离与矛盾,是海外华人对“文化归乡”最直接的诉求。
用文字铺好回家的路。
“1994年我离开家乡去了其他国家,我开始想家了。那是一种无处倾诉的感觉。今天,我的作品获得了国内大奖。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驾着文学的慢舟,在海洋、江湖中漂泊,最终回到了故乡的港口。中山,用文字为我铺了一条回国的路。”加拿大华裔作家曾小文在第二届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一席话令人动容。
作家刘荒田在首届中山杯海外华文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爱中国是最美的乡愁”当爱上台接受最佳诗歌奖时,主持人调侃道:“老罗,你曾经说过,乡愁是不治之症。现在好点了吗?”老罗答道:“今天,我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这里。我很开心。我现在好多了。”风趣的话语让观众会心一笑。美女严歌苓在接过奖杯后告诉观众,用母语写作是对精神世界的回归。中国语言的魅力一直被海外作家欣赏,她会坚持用母语写作。
2011年11月12日,第二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带领人们回到民族精神的家园。从热血辛亥到梦回东方,从铁血岁月到青山初起,这些奇葩,在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展现了大变革时代的个体命运和家国情怀。第一位获奖作家张玲曾说,《金山》是她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的有机结合。这两次经历让她看到了一个立体的金山。通过作家的笔墨,读者可以看到更多出国后个体生命与外界的碰撞与撕裂,思考的视角可以摆脱单一的地域限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时代的变迁。
第三位获奖作者李永萍在《大江东去》的序言中深情地对祖国的读者说:“不要生病,祖国!”这声音很难听,也很悲伤,却被压抑在心里的那个角落60年。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大声喊出来了,感觉真好。
他的父亲是广东揭阳县灰寨镇的一位学者,上世纪30年代,他跟随一群“小猪”乘坐压舱船,漂洋过海,来到马来雨林。他从来没有想到他会永远告别他的祖国。读书人想帮人穿越世界,攒够了钱,最终还是要回到“唐山”。然而,当时局动荡时,他不得不决心在异乡定居,然后他有了李永萍和他的七个兄弟姐妹。李永萍称他的父亲是一个“浪子”,而他是一个“流浪者”。在成为“马来西亚人”或“中国人”的斗争中,他一直感到被撕裂,如此敏感,以至于他如此热爱体育,以至于他总是不敢观看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决赛中的比赛,尤其是丹琳和李宗伟的比赛。“我不知道我支持谁,心里充满了怨恨。”
混乱中,台湾省“收留了他”。他说,他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故乡,另一个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伸出双臂,让他在世间安身立命的故乡。然而,他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母亲,那就是父亲在记忆中的信纸上反复书写的地址——广东揭阳县惠宅镇,那是他童年村庄里的“唐山”、“神州”、“华夏”——他的母亲中国。《大河的尽头》载着他回到了故乡,也为他的“想象中的乡愁”拓展了华丽空的空间:炎热的赤道,神秘的大河,夹杂着热带雨林的湿热与诱惑;追溯到河的尽头,不再只是思乡的痕迹。殖民主义对人的蹂躏和人在“恶”的状态下肆无忌惮的恶行在不堪与不堪、救赎与堕落之间循环往复,李永萍的欲望叙事一发不可收拾。
搭建通往世界的桥梁
“中山杯”海外华文文学奖从海外华文文学史的角度审视和梳理了海外华文文学六十年来的整个创作历程,不断发现新的闪耀作品,填补了国内相关奖项的空白。然而,华侨文学奖的能量远不止于此。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获奖作品已搬上影视。《金山》这部作品已经被著名导演冯小刚改编成电影,而张莉也已经开始筹备一部电视剧。最佳小说奖,由著名演员孙俪主演的《小姐姐与许多鹤》被拍成电视剧,在全国播出。然而,王兴东的《辛亥剧本革命》和王的《辛亥电视剧剧本革命》却对影视剧的播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兴东捧着奖杯特别激动,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都没有奖励过台版的电影电视剧。没想到的是,剧本的编剧也能像演员一样走红毯。
2016年,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在国务院侨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更名为“中山华侨文学奖”,由国务院侨办主管,纳入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项目。海外华人文学奖也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2016年,作为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的重要内容,中山华侨文学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杨匡汉教授相信,中山华侨文学奖与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的对接,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产生更多更好的作品。这个文学奖对于重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意义重大。
第三届中山杯海外华文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孙文步行街庙会广场举行(傅希华摄)
海外华人作家王维参加首届“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与“中山文学奖”有很深的渊源。他认为,海外华人“中山文学奖”是向读者和社会各界宣传海外华人作家的重要奖项,对海外华人作家具有特殊意义。美国作家陈说,中山华侨文学奖是中国唯一的海外华人文学奖。严歌苓和张玲将在他们的简介中写他们获得了中山杯海外华人文学奖。海外华人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文学是传播中国故事的良好载体和途径。我们想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海外旅行家也特别想用自己的笔写出关于中国的故事,得到中国读者的认可。中山华侨文学奖给了这些作家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带动了海外游子的写作热潮。
被诗人称为“比北回归线还温暖的地方”的中山,也在文人的笔下走得更远。因为爱情文学奖,他去过中山很多次,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游览中山后,他写了一首200行的长诗,并帮助和指导了许多中山诗人。获奖作家陈在她的网页上以“踏上中山之路:中山杯首届海外华人文学奖”为题,通过比赛表达了她对中山的印象:143年前,一个名叫孙中山的人出生在中国广东沿海的一个小村庄,那个村庄叫翠亨村。这个调皮的男孩从小就有一种反抗的欲望,从村头的民间文学里,从大海的涛声里,偷走了西方的火种。马时代,他空谷的呐喊,其实唤醒了他脚下的土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四十三年后,郁郁葱葱的翠亨村已经被华丽的城市包围。在通往中山的海陆大道上,来自海内外的文学军团正在向中山进军。
迄今为止,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已经举办了四届,今后还将继续举办。它将以独特的主题和形式,为海外华人精神,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