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什么是志愿服务精神?)
12月5日是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被联合国定义为“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自愿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活动分子”。特指一个人能够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奉献自己的个人时间和行动。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12月5日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义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奉献精神。
对中国而言,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语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要站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志愿服务是温暖世界的最美风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人皆美,美则美,美则共,天下同”。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谊、互助和进步。说到底是一种善举,一种奉献的行为,一种友谊的表现。志愿服务不分年龄、性别、学历、职业。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做着看似平凡却有意义的事情,却让人感到温暖和温暖。当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就会温暖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让“美在方方面面”和“美在方方面面”的结合更加完美,让世界成为一个美好的世界。
志愿服务是无私奉献的最美展示。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曾提出“一品大国民”的理想。这个“做好公民”不是做一个好人,而是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成就的人。遍布城乡的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残疾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公安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无疑是陶行知先生所期待的“有品位的伟人”。他们充满理想,乐于奉献,暖而不争奖金,寒而不改绿叶。他们有勇气给予。他们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放大了“志愿者精神”,为社会带来了和谐,温暖了他人,让民族更有希望,国家更强大。
志愿服务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美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精神真实感人。它既体现了我们的传统美德和理念,也更多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色彩。二者的融合是道德实践的有效形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用志愿服务温暖群众,用志愿精神引领风尚,形成“人人为我”、“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放大“志愿精神”,照亮我们的追梦之路,让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希望,让我们的国家明天更加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