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速公路网(实时查询四川最新高速公路路况)
卢氏高速公路德沱大桥施工现场(杨光网四川角头供图)
央广网成都3月22日消息(记者贾宜超)“红军强渡大渡河后,沿王岗坪、莫岗岭、德伟、吴奎等地昼夜奔袭120公里,成功攻占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现在,一条沿着红军足迹,连接长征两个历史节点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将于2024年底前全面完工。这是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到雅安市石棉县的卢氏高速公路。
卢氏高速沿大渡河而下,全长96.51公里。路线走向与红军长征路线高度一致,也是连接川西两大交通要道雅西高速和雅康高速的沟通通道。全线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桥隧比约为86.5%,其中隧道比约为69%。项目建成后,泸定-石棉将由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两地生活圈将进入“1小时”时代,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将进一步完善。
卢氏高速公路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靠近贡嘎山冰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如何解决生态脆弱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问题?卢氏高速公路从建设之初就与解决这一问题捆绑在一起。
卢氏高速石棉隧道施工现场(杨光网发四川角头供图)
石棉隧道是卢氏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隧道洞口位于石棉县大渡河右岸安顺场镇小水村翻身沟右岸边坡。山坡植被覆盖良好,多为灌木。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边坡和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施工。卢氏高速副总经理雷开云告诉记者,所谓“零开挖”,就是隧道进洞时不会破坏隧道洞口的原生土,既保证了隧道洞口的安全,又保护了隧道边坡的原生态植被。
值得一提的是,卢氏高速公路桥隧比约为86.5%,其中隧道比约为69%。卢氏高速以隧道的形式无辜穿越景点,所有隧道的出入口都在景点之外,不良影响大大降低。粗加工后的矿渣和部分坚硬基岩用于工程建设,剩下的矿渣用于局部建设,以减少渣场和矿渣量,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在石棉隧道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区域设置了超高声屏障、喷淋系统、洗衣机和污水处理系统。这些污水处理措施在卢氏高速所有施工区域都能看到。卢氏高速公路全面实施了“渣水分离循环利用”环保技术。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不外排,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避免了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达到了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卢氏高速公路安顺大渡河大桥施工现场(杨光网四川角头供图)
卢氏高速将深度挖掘沿线历史、文化、风景等价值因素并将其融入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推动卢氏高速“红色之路”的创建,打造“交通+旅游”、“交通+文化”一体化的新名片,促进交通建设、文化传播、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卢氏高速将结合雕塑、园林、声光、新媒体等提升驾驶体验,力求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讲述沿线长征的故事和精神。同时,结合部分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红色教育场馆,将卢氏高速建成“讲述红色故事,体验长征文化”的红色高速公路。
截至目前,卢氏高速公路项目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0.17亿元,占估算总投资174.08亿元的12%。隧道工程完成17%,桥涵工程完成7.5%。全线共有立交7座、隧道18座、重要涉水桥梁8座,正在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