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提吐尔逊

买买提吐尔逊,第1张

买买提吐尔逊·库尔班(买买提吐尔逊 依明)

穆罕默德·益铭(穆罕默德·图尔森·库尔班)

在新疆新和县加依村的一个乐器制作室里,阿依提·益铭正在演奏一首著名的维吾尔族传统歌曲。他的徒弟图尔逊·穆罕默德仔细聆听乐器的音色。正在演奏的钢琴是吐尔逊·穆罕默德在阿依提·益铭的指导下创作的。新华网鲁斯坦摄

新和县嘉禾加依村被誉为“中国新疆第一民间手工乐器制作村”。村里近三分之一的人以制作乐器为主,村里制作乐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今年68岁的艾依提·益铭作为家族第五代乐器传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村里的人都知道。走进他家,院子里堆满了制作乐器的木材,当初加工过的木板整齐地放在一边。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音乐就从未停止过。可以说,我早上在音乐中醒来,晚上在音乐中入睡。音乐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是我灵魂的一部分。”艾蒂·益铭说。依提·益铭的家就像一个乐器“博物馆”,里面挂着多种类型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如杜塔尔、艾捷克、热瓦甫等。"

“我15岁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制作乐器。今年是我做乐器的第47个年头。”艾蒂·益铭说。现在是当地乃至新疆著名的音乐人。1976年夏天,因为一次事故,艾依提·益铭残疾了,右手无法正常伸直,这让他制作乐器非常困难。“出事前,不管什么场合,村里人都会让我给大家放几首歌。但我残疾后,完全d不了一个曲子,更别说做好一件乐器,让我难过颓废了好一阵子。”艾蒂·益铭说。

伊提·益铭当时似乎迷失了方向,甚至有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车间里,盯着满地的原材料发呆。“我做不出像样的乐器,d不出自己喜欢的曲子,也失去了之前稳定的收入。我的生活并不幸福,我一度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艾蒂·益铭说。但是因为对这个事业的热爱,阿依提没有选择放弃。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重新振作起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他逐渐习惯了无法伸直的右手。如今,他生产的乐器音节准确、音色优美、造型优美,深受市场欢迎。渐渐地,阿依提·益铭成了圈内有名的“乐器工匠”。图为他用右手磨一个无法拉直的乐器边缘。

2008年,阿依提·益铭遇到了右腿残疾、生活贫困的图尔森·穆罕默德。“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想起了年轻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为他做点什么,就收他当徒弟了。”艾蒂·益铭说。当阿依提·益铭说要带自己当徒弟时,吐尔逊·穆罕默德有些抗拒:“我当时很惊讶,因为我是残疾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会这门手艺。但后来看着同样残疾的师傅,她没有放弃,她坚持下来了,让我下定决心。”图尔逊·穆罕默德说。

从那以后,吐尔逊·穆罕默德跟着阿依提·益铭学习制作乐器。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吐尔逊·穆罕默德现在已经成为阿依提·益铭默认的“传承人”,师徒关系越来越深,就像家人一样。“现在我已经可以独立制作乐器了,靠这门手艺改变了我的人生,感谢师父。没有他,我可能还在过着贫穷的生活。他不仅教会了我这门手艺,也教会了我坚持才是人生的真谛。以后我会把这项技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图尔逊·穆罕默德说。

伊提·益铭带了六名残疾和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做学徒,教他们制作乐器。“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现在,看到我的徒弟们通过手艺改变了命运,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整了。”艾蒂·益铭说。图为学徒图尔俊·努尔敦制作乐器。

目前,阿依提·益铭已经开始制作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传统乐器。,此外还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他说,希望通过制作更多其他民族的乐器,吸引更多生活困难的年轻人从事这门手艺,用双手改变生活,重新点燃对生活的热爱。伊提·益铭经常接到世界各地的订单,现在已经成为圈内知名的乐器制作人。

几十年来,艾依提·益铭带出了200多个徒弟。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村年轻人,通过制作、修理和演奏乐器,增加了收入,改变了生活。为图依缇·益铭擦他的证件。2012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伊蒂·益铭正在和前来购买乐器的商人谈判价格。新华网鲁斯坦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48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