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侧全诗告诉我们

横看成岭侧成峰侧全诗告诉我们,第1张

横看成峰侧成岭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

把全诗看成山边的一座峰(见山边的一座峰的哲学)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但在宋代,诗歌的水平也是极高的。宋诗延续了唐诗的文学形式,在内容和题材上做了新的尝试,但始终略逊于唐诗。

同时也要看到,唐诗和宋词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也造就了不同的诗歌美。《诗品论宋诗》写道:“唐诗以韵取胜,故为雅,惟借空气为贵;宋诗以意取胜,故精而能,贵而深刻。”

唐诗讲究押韵,重在景物和抒情,写诗往往以情为灵感。其中李白最具代表性,纵情饮酒时写出好诗,如杜甫所写:《李白斗酒诗一百首》;但宋诗是感性的,也是有趣的,写诗前要深思熟虑,往往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这种差异与唐宋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

在宋代众多诗人中,苏轼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十分丰富。他在诗中写下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包含着深刻的真理,这在这首名为《西林壁》的歌曲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题西林壁》是宋诗中非常经典的一首诗,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诗。充满哲理,让人受益匪浅!

题西林壁

从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去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我认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在庐山。

这首诗是苏轼游览庐山时写的。庐山风景优美。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李白一生五游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十四首诗,尤其是这首《望庐山瀑布》,表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广为流传。

在庐山的sairinji,有一堵原始的墙。苏轼游览此地时,看到墙上有很多人写的诗,顿时兴起。索弼写了这首题为《西林壁》的诗。

“把山脊的一边看做山峰,距离就不一样了。”苏轼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庐山的各种景观。从前面看,他看到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从侧面可以看到高耸的山峰;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能看到庐山的不同面貌。

这次游山的经历引发了苏轼的思考。为什么他看不清庐山真面目?苏轼的回答是“我只住在这座山上”。身处庐山中部,视野受限于庐山群峰,只能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因为人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会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对事情有不同的理解,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全貌。这时候你需要跳出思维的框框,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事物,摆脱主观的刻板印象,这样你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

这首《题西林壁》简单而深刻,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去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48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