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名曲《喀秋莎》
《喀秋莎》描绘了俄罗斯春回大地,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女孩思念离开家乡去戍边的爱人的美丽风景。这首歌,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节奏明快,简单流畅。这首歌由马特维·布兰奇于1938年创作,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歌手里贾纳·鲁斯兰·诺瓦首次演唱。但当时并不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让这首歌脱颖而出,它伴随着隆隆的炮声流传开来。
这样看来,恰恰是战争让《喀秋莎》这首歌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价值,而这首歌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中苏建交,《喀秋莎》开始被引入中国,后被翻译成中文演唱。当时说学俄语做文学文化工作要学唱喀秋莎;学音乐,搞艺术的时候学唱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8230;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