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enge ceyan
[外文]:personality tests
用以测量不同情境中个人典型行为表现的一类心理测量工具的总称。所谓个人典型行为表现,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反应与情感,以及所形成并表现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和兴趣、态度、价值观、意见等。
中国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著的《心书·知人性》中就已设计出人格测验的雏形。当时作者所提出的知人性的方法共有 7种,即:“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里,志、变、识、勇、性、廉、信都是行为结构或特点的重要方面,而问、穷(追究)、咨、告等则是诱发反应的手段。当然,这种“知人性”的方法并不是现代测量学中所说的标准化的、具有系统程序的测量工具,但其观点与现代人格测验所遵循的理论原则却是一致的。
现代测量学测试人格所用的方法主要有自陈法、投射法和境遇法3种。
自陈法是让被试自己描绘自己,刻划自己。例如,可以给被试一张形容词词表,要求他从中找出一些能够描绘自己性格的词,或者在大量的陈述语句中指出哪些能够描绘自己的个性,或者要求被试报告自己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其共同因素是由个人提出有关自己行为和反应的描述或报告。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自陈法量表的设计者们认为,人是自身行为的最佳观察者和描述者。常见的人格特征调查表和职业兴趣调查表都属此类。制定这种量表的标准主要有:
(1)逻辑性标准:所选项目的内容应能测量拟测得行为的特点;
(2)实证性标准:即项目与外部效标(如职业适应性、临床诊断等)应具有可观察的关系;
(3)同质性标准:即项目之间应有较高的相关量。
投射法是向被试显示一组意义不明确的刺激,让他加以解释或把这些刺激组建起来。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当一个人处在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中时,往往会把自己特有的人格结构强加于刺激情境。这样,知道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建,就有可能找出其人格结构的一些特征。最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境遇法是把被试安置在那种要求他做出某些行动或反应的情境中,观察记录他的行为,并以此评定他所表现出的人格特征。例如,当一组学生进行班会活动时,可以观察他们彼此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他们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又怎样为集体中其他成员所接受,谁是作为领袖而出现的,其他人怎样执行集体所分派的任务,以及其他有关的行为。观察者可以按某些个性维度评定这些人的行为特点,诸如领导才能、社会能力、表情效应、支配和合作等等。
自陈法、投射法和境遇法对人格特征的估量并不完全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因为他们的施测与计分条件经常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而且量表对反应水平的分析伸缩性也很大。
- 参考书目
- F. G. Brown,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3rd ed.,Holt,Rinehart and Winston,New York,198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