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山东职业学院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探索创新就业模式,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聚焦专业优化、机制创新、校企合作、云端平台、全员指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聚焦专业优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一是重组二级学院。对接国家战略和我省“十强”产业,基于行业、产业特点,结合群内专业间逻辑关系,对二级学院进行重组,实施“以群建院”,促进校内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二是进行专业重构。瞄准新技术和行业领先,主动融入新旧动能转换,撤销了17个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率差、不适应学校特色发展的专业。面向新金融,开设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风险投资等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华为、讯方共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专业;面向智慧港口,开设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实现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腾笼换鸟。
三是再造课程体系。面向岗位能力需求,创建“逆向建构、正向实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模式,绘制岗位技能画像,提炼岗位知识点与技能点,转化为教学内容,编制校本特色教材,开发学习地图,促进不同学习内容匹配恰当的学习方式。
二、聚焦机制创新,改革学生管理模式
一是实施全员书院制管理模式。把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汇聚到学生一线,建立“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双元制,将书院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培养学生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自觉增强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实施完全学分制。以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为目标,重新界定课程类型,加大选修课比重,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61.6%,各专业选修课全部打通,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建立学分互认和主辅修专业转换机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
三、聚焦校企合作,实施双元联动育人
山东职业学院秉持“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的办学宗旨,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下的订单培养,先后与全国20余家地铁公司合作开设订单班,为轨道交通企业输送人才近万人,毕业生遍布济南、青岛、广州、深圳、杭州等众多城市地铁公司。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起先后开展了山东省、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与济南地铁、青岛地铁积极开展学徒制培养,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聚焦云端平台,动态跟踪就业信息
一是拓展就业沟通渠道。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充分利用网络云端平台,组织网上校园专场招聘会,开展网上面试招聘,保障就业工作“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打烊”,解决疫情期间线下招聘面试难等问题。2020年以来,学校采用空中宣讲会、视频面试、网络直播等多种招聘形式,与长期合作的1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1400余名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是整合就业信息数据。充分利用“互联网 就业平台”,完善线上一体化招聘功能,实现毕业生登录、注册、网络面试签约一体化。充分利用就业信息大数据平台,搜集各地事业单位招聘、企业招聘、招聘会等信息,在学校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及招聘会邀请函。申报“就选山东”女性专场招聘会,联手“大众人才网”“齐鲁人才网”等优质资源,对接省人社厅搭建的“就选山东”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为女性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2020年,有800余名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的方式,与上海铁路局、中国中车南京浦镇公司、兖矿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三是跟踪就业动态信息。构建精细化就业指导信息矩阵,实时跟踪每一位毕业生JL投递、面试邀约、网络签约、求职进度等动态信息,做到“数字真、责任清、需求明、措施实、去向准”。落实落细“8215”毕业生回访制度,面向合作企业,重点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2022年上半年,已通过线上向毕业生发布招聘公告172条,组织大型网络综合招聘会11场,组织线上签约16场。
五、聚焦全员指导,实现就业精准帮扶
一是实施全员参与指导。建立“全员全程参与”的就业指导模式,依托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以实地走访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展用人单位大走访,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教职员工全员行动,一边积极联系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树立信心;一边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积极收集岗位需求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人才。2021年,济南地铁、济南铁路局、中铁十局、中铁十四局等3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预定就业岗位近2000余个。
二是注重就业观念引导。学校面向毕业生积极开展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引导他们立足实际,务实择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中西部等偏远区域建功立业。近年来,学校先后有近百名毕业生到青藏铁路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等单位就业。
三是加强就业特殊帮扶。将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均由校领导牵头召开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专题会,想办法解难题。整合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和书院就业力量,就业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通力合作,加强个案式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全过程、全方位就业帮扶和心理帮扶。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荐工作。2021届毕业生中,有109名特困家庭学生,目前已全部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家庭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定职后月薪超过5000元的岗位达到90.61%,疫情之下的就业“突围”成效明显。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高职院校双创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