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是广受男女老少喜爱的夏日水果,关于脆桃党和软桃党的争论也给闷热难扛的夏天带来了不少乐趣。中国是桃子的原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食为天”的古代人,就桃子衍生发展出了丰富的桃文化。隐藏在桃子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与风花雪月的人世常情,且听文史君慢慢道来!
一、永生之桃
桃子在传统的神话故事中是长生的象征,它作为仙家必备的养生法宝,在民间的许多艺术作品频繁出镜。这一点在《西游记》中也有所体现,大圣的一口一个桃子,吃出了健康,吃出了长寿。
《西游记》里的蟠桃
早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记录的神话时代中,桃子就与“生命力”紧密相关。在夸父追日的故事结尾,这位用生命追寻真理的男子倒下了,“弃其杖,化为邓林”,清代毕沅的《经训堂丛书》解释道“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此外,根据《山海经·中山经》的记载“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目前,“邓林”即是桃林的观点广为学界所接受、引用。
神话学家泰勒曾说,对古代人而言,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达到再生的过渡。在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中,夸父死去了,但桃林却代替他永永远远的活了下来,这不仅是夸父生命的再生,也是夸父生命的永恒。
《镇魂》中“邓林”场景还原
到了汉代,桃代表永生的这一模糊的意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神异经·东荒经》中记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汉武内传》记载汉武帝与西王母的天人之会中,西王母用仙桃来招待汉武帝,并提到“此桃三千年生食”。这种仙桃长生的演变趋势与秦汉社会盛行的求仙药的社会意识不无关系。
在后代的历史发展中,这种观念也并未消退,甚至得到了强化升级。《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七中转引《神农经》的部分明确写到:“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临死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桃子简直成了“九转还魂丹”之类的仙品。《古今图书集成》曰:“黄十公,下管黄幻人。宋时樵于仙桃山,见二叟对奕,取其余桃啖之,遂不知饥渴。”,桃子顿时间成了“辟谷丹”,后来老叟又告诫他不可食人间烟火,等他下山后才发现,世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天然呆的黄十公才惊觉自己遇到的是神仙。
桃子
大概也是由于“桃非凡物”观念的影响,桃还发展出了辟邪驱鬼的功能。《礼记·檀弓下》记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莉执戈,(鬼)恶之也。”在后世的发展中,特别是在有关门神的神话传说里,桃枝成为了可以“制百鬼”的大杀器。《太平御览》引《典术》中的记载:“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二、传承之桃
桃除了象征着个体的长寿永生,还代表了人类群体的生生不息,是人类的生命传承。
在人类采集渔猎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由于生理原因,承担的多为采集工作,与植物的交集较深。加之女性生育能力与桃的多果实的植物属性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女性生育与桃被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桃子成为了生殖崇拜的象征物。
先秦的《诗经•桃夭》是最早将桃与女子的生育绑定在一起的文学作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葺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挑之夭夭,其叶纂纂。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成家、育儿,女性的一生都被写进了桃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果部》分析道:“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兆,言其多也。”从造字之本意来解读桃所代表的生育功能。
三、尘世追逐与避世桃源
“二桃杀三士”是《晏子春秋》里有名的故事,说的是齐景公身边有三位恃功自傲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子想要除掉他们,但又无法用武力致胜,就差人拿了两个桃子来款待三人,并让他们论功分配。最后,他们三人纷纷弃桃自杀。和古希腊神话中三位女神争抢“金苹果”的故事相似,《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里,桃子就象征着功名利禄,而故事本身就是一场利益分配的角逐。
《二桃杀三士》壁画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可谓是一个意外,在大部分时间里,桃更多的扮演的是充满仙气的角色。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中,那惊鸿一瞥的世界里,人们只知秦汉,不知魏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相对于“二桃杀三士”的朝堂的腥风血雨,桃花源云淡风轻得像极了世外江湖。大概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桃花岛可以算作一个臆想的世外桃源吧!
桃花岛
四、桃里的风花雪月
桃花色彩鲜艳,香味浓郁,因此,桃花也常被比喻成女子的美丽。曹植的《杂诗其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中就用“桃李”来形容佳人的美丽容颜。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更是流传千古。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美人如花,美则美矣,却也如桃花般易逝。因此,桃花又常象征女子的青春易逝或命运坎坷,《红楼梦》里的黛玉就与桃花的这一象征有着隐秘的呼应。“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始终是悲伤的,感叹红颜薄命,“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坏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销毁于净土之中,是对她最后的成全。
《红楼梦》林黛玉
此外,桃花既象征女子,因而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常用桃花借喻(如“桃色”“桃花运”等)。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段特殊的风月雪月。在《韩非子·说难》记载,卫灵公与弥子瑕关系斐然,弥子瑕曾违犯国法用君车将自己的母亲载去看病,卫灵公却感其孝心,没有责罚他。更有一次,弥子瑕“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待到弥子瑕色衰,而卫灵公却翻起了旧帐:“是尝轿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这段不凡又悲剧的恋情,被后世称为“分桃之恋”。
文史君说:
桃文化中的长寿永生或繁衍生息的美好意象,是古代人们对于人生的留恋及对生命的关怀。桃子里所折射的纷争,是人的纷争,桃子里所折射的江湖,是人的江湖,我们可以身不由己,但心随人在。人生就像只盛开一次的桃花,即使美丽难以永存,也要“生如夏花之绚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