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分析了猪爸爸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去给孩子们制造恐惧,同时又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做了糟糕的事情,并且需要为此负责。
恐惧,是由人脑中的杏仁核控制的,它是一个警觉开关,能让动物感知到危险迫近,从而在残酷的的大自然淘汰赛中存活下来。
杏仁核失灵,会彻底不再恐惧,但很可能对危险视而不见,付出严重代价。神经学家将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之为“精神失明”。
适当的恐惧是有必要的。但在幼年时期,除了真正危险的事情,其他的恐惧都尽量不要让孩子去经历。
有一天,小猪佩奇家里来了一只蜘蛛️。从未见过蜘蛛的佩奇和乔治都吓得大叫起来。
佩奇尖叫着冲下楼,大叫:“救命啊!救命啊!爸爸!我的房间里有只蜘蛛!”
猪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立即跟着上楼,一边走一边笑着说:“别害怕。佩奇。你不用担心。”
走上来看见乔治一个人在玩具房子旁边,又试图安抚乔治:“你好乔治,你看见了蜘蛛是吗?”佩奇站在门口不敢进去:“它简直太吓人了!你赶快把它拿走!”
猪爸爸一边走过去一边说:“你没有必要这么害怕佩奇,蜘蛛都非常非常小,它们不会伤害你。别担心,爸爸会把它拿出卧室。”
但他马上看见了这只蜘蛛,非常大,远超他大心理预期。他说:“噢!它长得还挺大的!我下去叫妈妈上来。”
猪爸爸是真的害怕吗?恐怕未必。
因为《小猪佩奇》完全是拍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它需要尽力展现它想让“孩子”看见的剧情,而不是大人。
大人如果要看,就要透过孩子的视角去理解背后的逻辑。
佩奇是一个四岁的小孩,绝大部分的四岁小孩还没有发展出思维能力,基本上大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想想小孩为什么会信圣诞老人和奥特曼)。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猪爸爸已经提前告诉了佩奇两个关键信息:
第一,蜘蛛很小。相比于佩奇的体型,蜘蛛确实很小,这一条是增强佩奇的信心;第二,它不会伤害你,也就是说蜘蛛的危害性很低,告知佩奇这个未知事物其实不具备危险性。
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然后,猪爸爸再表现出害怕,佩奇会产生什么心理呢?
猪爸爸下楼去叫猪妈妈后,佩奇立即进屋开始观察起蜘蛛来,还跟它打招呼:“你好呀!瘦腿先生!”
是的,她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瘦腿先生。小孩给一个事物起名字,代表她已经完全接纳了它,把它划分为自己的管辖范畴。
猪妈妈上来的时候,起初也跟猪爸爸一样自信满满,在她看见了蜘蛛之后,发出了一声惊叫:“噢!瘦腿先生个子还挺大的是吗?”
猪妈妈的反应逗乐了佩奇和乔治,佩奇开始用手去拿蜘蛛,一会把它放在玩具屋的卧室,一会把它放在客厅给它喝下午茶。
猪妈妈是真的害怕蜘蛛吗?回想一下我们与小孩打交道的时候,多少次假装生气、假装害怕她扮演的大怪兽、假装吃她做的假汉堡甚至是空气,假装很美味…
大人都是这样配合小孩子演戏的不是吗?
猪爸爸前期的铺垫驱散了佩奇的恐惧,让她敢于去走近和观察蜘蛛;
而猪爸爸的“害怕”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承认大人也会害怕,那么佩奇的害怕就更是一件合理的事情,一件不需要为之羞耻的事情。(试想一下有多少大人上来就开始给小孩扣“胆小鬼”的帽子)
第二层,猪爸爸的“害怕”大大地激发了佩奇的好胜心和自信心:爸爸害怕我都不怕!我真勇敢!
猪妈妈的“害怕”更巩固了这一点。让佩奇得以平顺渡过了自己最初的恐惧,恐惧被驱散之后,产生了好奇,于是她度过了与“瘦腿先生”玩耍的愉快的时光。
总之,瘦腿先生这一集,非常生动地演绎了如何将孩子的恐惧转变为自信的过程。
她的自信银行里又多了一项重要存款:我不害怕可怕的蜘蛛!
这是多么棒的处理方式。
下一期,我们来聊聊猪爸爸和猪妈妈的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