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孙俪发了一条微博,聊起甄嬛播出的时候,她正在坐月子,每天对着新生命手忙脚乱。后有蔡少芬“d四郎脑壳”的小视频,配文是“皇后报仇,十年不晚”。
一头一尾,引发一波回忆潮。
大家对《甄嬛传》里的角色都抱着喜爱和感谢之情,尤其是孙俪,甄嬛让她拿到了一些重要的奖项和关注的认可,可以说,这个角色成就了孙俪。
而在《甄嬛传》姊妹篇《如懿传》里饰演如懿的周迅,则是凭独特的演技成就了角色。
01 甄嬛让孙俪开了窍
十年过去,观众对《甄嬛传》的讨论度和喜爱值还是保持在宫斗剧的前列,哪怕孙俪此后演了很多大女主戏,但很多人对她的称呼还是“娘娘”,甄嬛成了她演艺生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甄嬛传》的成功难以复制,这是一个以好剧本+好角色+用心的演员为前提,又叠加了天时地利的结果。
孙俪也说过,“这个角色是我出道十年来遇到的最好的剧本和角色。”
当初,她接《甄嬛传》时已入行十年,算小有名气,但还没有一部能证明演技的作品。
她此前的角色都偏向本色,比如,出道作品《玉观音》,剧中安心是一个十九岁的缉毒女警官,跟实际年龄相仿,心性上的相似度高。
比如,跟邓超的结缘之作《幸福像花儿一样》,她饰演单纯善良的舞蹈演员杜娟,孙俪从小学习舞蹈,也在部队当过舞蹈演员,人物经历又高度吻合。
非科班出身的孙俪,在演戏方面一直没底,“我小时候是跳舞的,离专业演员还是差一点。”
她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从本色演出到塑造角色的开窍过程。
当初郑晓龙选角有很多人选,但后来看到她在《小姨多鹤》中的表演,才敲定了她。孙俪本人也很喜欢这个角色,看剧本时就哭了。
“每个人都在找机会突破自己,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的,而甄嬛就是我的好机会。”
但得到机会只是开始,能不能演好还得看真功夫。拍戏时,她非常焦虑,“一共1500场戏,我有966场。”
为了记好台词,每天工作12小时,回房间后再背3个小时的台词。词多,难记,现场演的时候还容易受打扰。
剧组一开始在北京大观园取景,经常演着演着就听到旁边游客的声音。孙俪为了适应在嘈杂的环境中拍戏,干脆开着电视背词,提升抗干扰能力。
酝酿情绪也很难,“原来我是感受得到但表现不出来,现在可能找到了对着镜头表达的感觉。演后期的甄嬛时,我找到一个方法:在房间里对着镜子背台词,等我逐步习惯看镜中的自己后,人物的感觉很快就出来了。”
孙俪坦言,“《甄嬛传》我尝试到‘创造’的快乐。”
就在这个过程中开了窍,连导演都夸她,“过去她是在演自己,这回是在演角色,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物,演出来与本人拉开了距离。”
中后期的甄嬛已经褪去了青涩,开始盘算着如何一步步复仇。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果决。
这是演员的幸运,而《甄嬛传》播出后,更是让孙俪收获了真正的万众瞩目。
2012年3月26日,首轮上星后,收视破2,赢得了观众喜爱和认可。
观众常把“丧子之痛”和“滴血验亲”看作孙俪演技的名场面。
前者是甄嬛清醒后,听到那句“咱们还会有孩子的”,先是难以置信,眼中含泪望着眼前的男人,然后痛苦地闭上眼睛,眼泪滑落,再撕心裂肺地喊着“皇上,我的孩子”,这段哭戏非常有感染力。
后者是在强烈的压迫感下,逼迫自己必须镇定的强大心智。
在刚听到有人污蔑她与人有染时,甄嬛下意识地抓了抓椅子扶手,但发现怀疑对象是温太医后,又稍稍放松,细微的变化拿捏得很准确。
孙俪也凭借甄嬛这个角色,入围了很多电视剧领域的重要奖项。
比如,第18届上海电视节提名、第41届国际艾美奖提名,也摘得了很多重要奖项,比如,第3届澳门国际电视节年度最佳女主角、2012国剧盛典年度最佳女主角等。
而国剧盛典的颁奖词里更是有“稳坐内地实力女演员的头把交椅”这样的形容,给予行业上的肯定。
不仅国内火爆,后来奈飞也买了《甄嬛传》的版权,让它成为首部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电视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孙俪在海外的知名度。
后来孙俪接受采访时说过,自己当初为了拍《甄嬛传》推迟了婚期,拍完后就怀孕生子。播出的时候,刚好生了儿子等等,“热播就像一份贺礼”。
毫无疑问,后续的获奖和名气的提升,也让她安全过度了女演员们因生育短暂离开荧幕的尴尬期,产后复出反而站到了一个崭新的高点。
这是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之所以说,甄嬛成就了孙俪,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能让大家记住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将孙俪送入了一个更稳固的更开阔的高处。
都说高处不胜寒,但高处更难上得去。
02 周迅为如懿注入了灵魂
如果说孙俪接演甄嬛是因为运气和过往作品,被导演选中,那周迅去演如懿就是制片人黄澜的促成和电影环境的影响。
推出过《虎爸猫妈》《辣妈正传》的金牌制作人黄澜,为了能请到周迅饰演如懿整整等了两年,因为她相信周迅的演技,也认为对方能演出这个角色的内在变化。
与此同时,周迅一直没接到心仪的电影剧本。
这一点主要是源于秦昊的一次采访爆料,他跟澎湃新闻聊起自己有一年接到的电影剧本,都烂得想骂街。于是,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周迅留言说自己拍《如懿传》去了。
他问周迅怎么想起来拍电视剧了,周迅说,“现在哪有好电影啊?送我手里的剧本一个个写得那么傻,怎么演啊?”
等后来官宣周迅演如懿时,周迅工作室给出的本尊回复也很有意思,“梁思成曾问过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他‘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现在你问我为什么接这部戏,我只能说答案很长,我会用一部最极致的清宫戏去回答你。”
这个“最极致的清宫戏”应该是周迅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在此之前,她做了很多准备。
开拍前专门去故宫转了一圈,“去找找感觉,看看我家到底有多大,养心殿后面真的有一座梅坞,而且是非常特别的一个造型,然后就知道如懿在皇帝心里有多特别,这个很有用,但这个说不出来。”
很早就开始留长指甲,养成抬手指的习惯,期间外出参加活动,也留着长长指甲。
还特别要求如懿的服饰要偏素偏简,体验人物不求富贵、只求情分的心态。
如今去看,至少周迅真的为观众带来了一个饭套路的角色——身在高位,但不主动宫斗,甚至有些窝囊,最后孤灯寒光死在了后宫。
也是基于这个主题,周迅在演绎上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
“像《如懿转》我就有改,因为她的价值观,我觉得她是不能进入宫斗这个东西的,她是皇后也不行,她不能杀人,她也不能用间接借刀,至少这是我的一个标准。”
周迅是一个体验派演绎,很擅长传递自己的情绪。
如懿的人生经历,小时候从宫中长大,与乾隆是青梅竹马,嫁给对方做妃,后来成为皇后,但这个过程中,少年情分被一点点磨掉,逐渐累积的失望最终让她不再爱对方,彻底死心。
所以,她想要的一直都不是权势,而是情分。
因此,周迅在演绎如懿在后宫的生活时,是“躲避式”的,别的人有冲突,她都是想要远远的躲着。
第一次被陷害后,她倚门落泪的设计也非常精妙。
当时,周迅轻声告诉李玉,让他小心王钦。等李玉、惢心等人离开后,如懿看着夕阳静坐。
这一段没有台词,只几个动作,轻轻滑落的眼泪,就让观众感觉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无奈。
她想要躲避后宫的争斗,但后宫的争斗并不打算放过她。
周迅的处理非常克制,但更有力量。
连张钧甯也表示,她在拍摄《如懿传》时,还借机偷学周迅的演技,认真观察对方的状态,包括呼吸停顿等等。
而导演汪俊对周迅的演绎方式非常认可,“她表演可能更内敛、更生活化,或者是以少胜多的表演。虽然有区别,但也是她个人的风格,不会觉得她跟大家格格不入。她有时候是反向处理的,有的戏可能要大悲大一点,她可能反而含着在演,她觉得不一定非要哭,她表演就是脱俗不按常规走”。
比如,《如懿传》中还有一场因寒氏之死乾隆怨憎如懿的戏,在得知皇帝也要跟寒氏一起入画后,心中五味杂陈。
空中正在落雨,容佩默默撑伞,她默默走了一段路,缓缓抬头,望着大雨落下,叹息一声,像是在看雨又像陷入了回忆,远远看着分不清雨水与泪水。
润物细无声,如懿的失落、无奈也传到了观众心底。
也因此很多身处婚姻中的人,看《如懿传》的时候特别有共鸣,很多人觉得感同身受——哀默大于心死。
在演了如懿大半年后,导演和主创商量怎么拍《如懿传》的结尾,原著小说里是,如懿和皇帝情断意绝,她用刀刺死了自己,后面是其他人帮她复仇。
大家觉得这里要改,但没有特别好的方案,周迅提出让如懿禁足宫中,身染重病,但拒绝后自然死亡。
几番讨论后,导演听从了周迅的建议,因为他相信对方的判断。
于是,观众看到的如懿结尾是断发禁足,于院中独坐喝茶,轻摇扇子,目光看着一旁的绿梅,等容佩添茶出来见她像入睡一般,但她已经离开了人世。
汪俊称,这个设计是“了不起”的,“她到最后是拒绝紫禁城,她要一个自由的灵魂和真正的解放,不惜以死来解脱。我觉得这个可能更高级,或者说更文学、美学的含量更高。”
可以说,周迅用她的演技与理解,帮助这个人物注入了灵魂,进行了升华。
于清宫戏中的人物而言,周迅做到了极致。
结语:
甄嬛是孙俪事业的一个高峰,也是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这是一个演员的幸运。
而如懿是周迅想要这个阶段的心境去塑造和创作的一个角色,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这是角色的幸运。
但归根结底,都是观众的幸运,希望能看到更多值得被记忆的角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