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6月9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诚,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省财政厅副厅长郝文杰,省税务局总会计师张世涛,介绍《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确保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省于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旨在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有效促进各类群体就业,确保全省就业大局稳定。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人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诚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先生,省财政厅副厅长郝文杰先生,省税务局总会计师张世涛先生,请他们共同为我们介绍《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诚先生介绍《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
省人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诚
刘诚: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按照省政府安排,由我向大家介绍省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从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1-5月,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96万人,完成省政府32万人任务的46.75%。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升。1-5月,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5.5万人,完成年计划500万人的103.1%,同比增长2.6%,其中,脱贫劳动力197.9万人,实现了应输尽输,完成年计划190万人的104.2%;创劳务收入657.7亿元,完成年目标任务1360亿元的48.4%,同比增长11.5%。“百千万”工程激活创业创新动能。纵深推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2022年计划完成100名创业达人、400名创业新秀、4000名新锐创客的培养选拔任务。举办了首场“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会,邀请省内外18家知名投资机构和10个优秀项目参加活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高质量推进40万人次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5月累计培训16.81万人次,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的42.02%,支出培训补贴资金1.69亿元。“直播带岗”开辟求职招聘新通道。全省三级人社部门联动,分管厅长、18名局长亲自带岗,和教育部门一起发力,搭建全新的就业服务平台。截至5月底,累计组织开展直播带岗活动362场,参与用人单位8200多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23.5万个,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2.6万多份。
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现停工、减产和歇业,线下服务业受到冲击,就业形势复杂严峻。5月份,国务院相继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工作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六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以及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等政策文件。为贯彻落实这些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举措,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根据省政府要求,省人社厅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6月7日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主要从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扩大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帮扶保障、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8项重要举措,下面,我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是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有3项举措。第一,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第二,实施降费率和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提出将按照顶格标准落实“降、缓、返、补、扩”系列政策,助力稳就业、保民生。特别是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以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制造业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到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22个行业企业范围。第三,加大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强调深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全力帮助企业爬坡过坎,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二是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有4项举措。第一,优化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增长,提出持续落实“甘快办”10条便企措施,力争2022年全省市场主体增幅10%以上。第二,发挥重大项目和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作用,提出重大项目建设要确保本地用工人数不低于用工总量的30%,以及2022年省属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5000人以上的目标。第三,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提出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持续推进“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确保今年招募规模不低于1.7万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按规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第四,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提出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有组织输转脱贫劳动力到企业实现稳定就业,签订并实际履行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人2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创建承办单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认定为国家级劳务品牌的创建承办单位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基地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助。
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有2项举措。第一,提供贴息贷款支持,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合伙创业的,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创办的小微企业,可申请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第二,落实创业补贴政策,提出对吸纳带动就业达到一定条件的初创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3-15万元创业带动就业项目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分别给予80万元、60万元一次性补助。
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3项举措。第一,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出深入开展“40万人次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为民实事项目,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第二,拓宽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提出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申请技能提升补贴。第三,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提出对因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五是强化就业帮扶保障。有3项举措。第一,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出持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全年募集岗位不少于1万个,并按规定给予见习单位每人每月1000元见习补贴,对留用率达到50%及以上的,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第二,对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提供精准服务,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第三,对失业人员,提出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六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有3项举措。第一,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集中向社会发布并动态更新。扩大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百日冲刺”“千校万岗”“直播带岗”等招聘平台和活动影响力,促进供需高效匹配。第二,简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手续,取消不必要环节。第三,完善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全方位加强政策宣传和精准推送,同时,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加强服务保障,组织全省人社系统走进千户企业,开展援企稳岗活动,全力推动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尽快落地落实。
主持人:
感谢刘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千万家庭幸福。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更为艰巨。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请问教育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
王光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2022年全国、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创新高,就业压力加剧,特别是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黄金期,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为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坚守责任担当,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汇聚各方面力量,凝聚成工作合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的关注支持,在省级层面,省教育厅积极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沟通协调,大力开拓政策性岗位、全面加强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开展相关促进就业的活动等,汇集了最大合力;组织开展高校 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确定3-5月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冲刺期,明确30项工作任务,统筹各高校一体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之间,省教育厅通过省级就业平台和省级就业工作示范校,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共享就业资源,实现行业院校、区域院校的优势互补。
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做好就业帮扶。省教育厅在年初就下发专门通知,将高职扩招后首届毕业生列入重点群体进行帮扶,同时,持续加大对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两州一县、退伍复学和民族生、民族院校学生、民族地区学生等就业重点群体帮扶,建立台账,“一生一策一案一档”。5月13日,省教育厅扎实落实省委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联合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和甘南州人民政府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办“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暨民族地区院校专场招聘会”,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院校、民族生充分就业。
三是提升教师就业服务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师资培训、教师竞赛、就业创业导师巡讲等,着力提升教师服务毕业生的能力水平,5月份以来,仅省教育厅已组织专家到15所高校进行了巡讲、培训一线教师500余名;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在全省高校设立8个就业培训基地,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今年拟培训7200名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使其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四是加大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从源头抓就业。省教育厅对近三年各高校各专业就业情况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形成《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基于充分高质量就业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报告》,建立学科专业就业预警制度,对预警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生,切实增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五是切实完善就业责任体系。完善“周统计月通报”“就业 督查”“重点群体帮扶”“就业约谈”等四项制度,每月对各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就业工作落后的高校进行约谈。对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特别是对就业“四不准”(即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z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核查,真正维护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
六是严格防止就业数据注水。数据真实准确是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的生命线。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就业数据核查专项行动,向社会公布省教育厅、各高校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主动接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高校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进行逐一核查,坚决杜绝就业数据注水造假。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受疫情等多方面影响,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很大困难,《若干措施》出台后,财政部门在援企稳岗促就业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资金如何保障?
省财政厅副厅长郝文杰
郝文杰:
感谢中国日报社和各新闻媒体朋友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关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之首。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市场主体稳就业才会稳,就业稳,民生才有保障。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稳就业面临很大挑战。为此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和援企稳岗促就业政策,目的就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全省就业稳定。概括起来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措施:
一是全力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通过稳住市场主体稳就业。当前,中小微企业最棘手的难题莫过于资金压力,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拴心留人,让员工有饭吃,难度极大、压力极大。今年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注重直达市场主体,“重头戏”是退税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64万亿元。特别是备受关注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把真金白银退给企业,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能够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帮助企业腾出更多资金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守望相助共渡暂时难关。初步统计,我省全年全口径退税减税降费规模将达到320亿元以上,其中留抵退税240亿元左右(全国预计规模将达到1.64万亿元),其他减税降费80亿元左右,直接减少我省财政收入170亿元左右。截至2022年6月7日,全省已退库2.28万户企业,退税185亿元。为了支持各地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了1.2万亿元的一次性转移支付,其中已安排我省211.84亿元,给予我省极大支持。同时,省级财政坚持财力下沉,下达市县167.14亿元,进一步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重点向财政困难县区和退税负担较重地区倾斜。这些资金能够足额保障市县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增强发展信心,进而带动稳定扩大就业。
二是统筹财政资金,“顶格”和“增量”落实返还和补贴政策。除了刚才说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外,财政还拿出真金白银直接补贴支持稳岗就业。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顶格执行稳岗返还补贴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由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业等参保单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由60% 提高至90%(国家政策最高90%);将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从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生产经营的所有困难参保企业,按每名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国家政策最高500元);对符合条件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给予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或1000元吸纳就业补贴支持(国家政策最高分别为1500元和 1000元);拓宽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按照初级1000元、中级1500元、高级2000元标准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国家政策不超过1000元、1500元、2000元)。另一方面,会同省人社厅出台政策红利,将符合条件的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200元、1350元和1500元。通过顶格和增量补贴政策,最大限度把人留在企业,支持企业稳岗发展。应该说,对甘肃这样一个财政困难省份来说,能够顶格落实国家政策并提高部分政策补贴标准,是很不容易的,也体现了财政部门的责任担当。
三是管好用好资金,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不管是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返还政策还是直接补贴,对存在暂时困难的各类市场主体而言,都是“及时雨”“雪中炭”,见效最快,感受最直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算好发展账、长远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采取盘活存量、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开源节流措施,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严格执行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和单位,更好发挥惠企利民实效,绝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减少影响政策落实,绝不能因为资金保障问题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同时,强化资金监管,密切关注各地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加强形势研判和工作指导,落实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真正把财政投入的强度转化为就业民生的温度,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确保老百姓的“好日子”!
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在《若干措施》中,对缓缴社会保险费和降费率有什么措施和要求?
省税务局总会计师张世涛
张世涛:
为了最大程度惠企便民,缓缴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不影响企业享受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也就是说,属于特困行业企业可以叠加享受两个政策。具体来讲,社保费缓缴政策,共涉及22个特困行业(包括:零售,旅游,民航,餐饮,公路水路铁路运输,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社会工作,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娱乐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包括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按照缓缴政策规定,22个特困行业企业三项社保费缓缴期限为:从今年4月份起,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的三项社保费缓缴实施期限均是到2022年年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参照执行。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养老保险费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至2023年底前进行补缴。按照缓缴政策规定,在缓缴期限内,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向社会保险登记部门申请缓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保费的单位缴费部分,但是要正常代扣代缴职工个人部分。已经缴纳4月份费款的可根据情况申请退费。
降费率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执行期限为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其中失业保险费费率在全省范围内继续按照1%征收(单位0.7%,个人0.3%);工伤保险费降率政策由省内各统筹区根据统筹区内基金结余情况确定降率政策。具体讲,累计结余大于24(含)个月的统筹区在现行费率的基础上下降50%,累计结余在18(含)-23个月之间的在现行费率的基础上下降20%,所以工伤保险费降率政策,还需要缴费人关注所参保的统筹区的降率政策。
税务部门作为社会保险费征缴的主责部门,政策出台后,我们强化政策的宣传辅导,对特困行业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地送政策上门,强化与人社、财政部门得协同配合,统一政策口径,明确办理流程,确保政策落地。最后,感谢媒体朋友对甘肃税务工作的理解支持。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此次我省出台的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中,人社部门在助企纾困、援企稳岗方面有哪些政策?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好这些政策?
刘诚:
感谢媒体朋友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在刚出台的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中,人社部门在着力助企纾困、稳岗保就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政策:
一是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计算,大型企业返还50%,中小微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按90%返还。
二是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出现1个(含)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市(州)、县(区),因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企业,按每名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三是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为了确保各项援企稳岗保就业政策落早落实落到位,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高标准执行。考虑到我省受疫情影响程度,根据我省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支撑能力,以上三项政策均在国家文件规定范围内按顶格最高标准执行,体现政策红利最大化。二是广范围受益。将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由中小微企业扩展到中高风险地区的所有参保企业,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至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5个特困行业企业,扩大困难企业受益范围。三是多举措稳岗。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同时享受稳岗返还、留工补助、扩岗补助三项政策。四是快节奏落实。稳岗返还、留工补助政策都通过社保经办机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采取“免申即享”形式直达企业,目前,我省已通过“免申即享”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28亿元,受益企业达1.5万户。6月底前,力争将稳岗返还资金基本发放到位,确保政府稳岗资金帮在难处,救在急处。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若干措施》中提到要拓展高校毕业生单位就业空间,请问针对毕业生人数增加的情况,省教育部门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岗位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王光亚:
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19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幅高达24%,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一是大力开发政策性岗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企、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一直受广大毕业生的青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充分释放岗位需求,既很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需求,也为事业发展做了很好的人才储备。2022年,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共开发各类政策岗位3.7 万余个,并均计划在8 月底前完成招录招聘工作。
二是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要求各高校主要领导主动 “走出去”“请进来”,拜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高校二级院系书记、院长同步开展校企联动。同时,教育厅负责同志示范引领,带领有关高校走访省内 30 家左右重点企业。目前,省教育厅和全省高校已实地走访开拓就业企业(单位)1000余家。联合省政府国资委实施“省属企业进校园”线下招聘专项活动,组织省属企业与高校双向对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三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坚守责任担当,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招聘模式,在全国率先恢复线下招聘;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已联合有关厅局举办6 场省级大型招聘会,组织高校开展各型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宣讲会2.6万余次,岗位需求总人数18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是逐步建立全员就业体系。实施“两个一”就业活动, 各高校中层及以上行政管理人员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每人帮扶1名未就业毕业生尤其是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高校联系用人单位数量和毕业生数量基本保持1:1 的比例,充分调动了二级院系、辅导员、专职教师和校友会的积极性,在学校形成了全员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
感谢王厅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加大对我省出台的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就业工作,确保真正需要的人能有效利用这些政策,共同推动政策效果实现最大化。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