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在来说,十进制是公认的基础计数原则,毕竟人类只有十根手指头,十进制用的顺手,而且整数进制让人好计算一些,不需要依靠其他工具,对于数学不好的西方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时间计数为什么是十二进制呢?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年,月,日
时间计数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时间的基础单位是天,没办法,那个时候人类只能通过自然现象来计算时间,那么日出日落这个规律且无限循环的自然现象就最适合不过了,所有就有了天的概念,一天的时间正好是人类的一个活动周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接着人类继续发现了29.53天的月相,早起的人类可没这个标准的数字,他们只能知道大概30天使一个朔望周期,于是月的概念有了30天就是一月。不然你以为名字怎么来的,一天叫日是因为太阳的一个周期,30天叫月是因为月亮的一个周期啊。
自然现象再明显的就是四季,不过古人可不会精准的测算出365.2422是一个回归年,他们只能大概的知道大概12个朔望周期是一年,所以我们的年也有了,12个月360天。当然这个算法不准确,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全世界都在不断的修正。公历中少了的那十天就是最好的例子。年月日之所以是这样,那是因为自然现象。
时,分,秒
那不光往上算,往下也得算,天也得继续细分一点吧。于是就有了最开始的计时工具,日晷。一个圆盘中间插根棍子,根据日影把天继续往下分。那分成十份我们一天就是十个小时了啊,这就是没尝试的人,你现在可以试试把一个圆均匀的分成十份试试。“等分圆周”真的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十等分,真的很难。对半分,简单,但是一天只有上下午不行啊,3等分也还行,一天6个小时也有点少,4等分也容易,于是2.3.4的最小公倍数12出来了。一天最好分成12份,于是中国就出现了十二个时辰,而西方将一天分成了白天和晚上,就翻倍24等分了。于是时的概念来了。
随着文明的发展,时间就进一步细分了,分秒也出现了,那为什么会60进制呢,首先分秒还必须依托于这个“日冕”,所以起码必须是12进制或者12的倍数,和时一样,为了能细分一下时间,我们就采用了2.3.4.5.6的最小公倍数60。包括我们现在的角度是360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方便细分。所以时分秒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出于等分圆周的便捷性考虑。
在近代,我们其实还有进一步细分时间的需求,比如1毫秒=1/1000秒,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基于传统圆周分割,所以我们就按照传统的十进制了。其实关于时间为何这样划分,还有很多其他说法,比如黄道上恰好12宫所以一年是12个月(你们把蛇夫座放在眼里了么),但是这些说法都有其不合理不自然的地方,所以小编也就不再给大家分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