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资1万起,还包吃住!
你是这样的包包子熟练工吗?
今天(1月18日)上午,杭州体育场路一家包子铺的招聘员工公告,在杭州人的朋友圈刷屏了!
信息内容是,“本店招包包子熟练工2名”,令人眼馋的是老板开出来的工资,“10000元起,包吃住”。
有网友留言,“现在学还来得及吗?”
1】工资1万元起招包包子熟练工,7000元招“必须勤快”的杂工
1月18日中午,小时新闻记者找到了这家包子铺。
凭借着特别的铝合金蒸笼,在离天水桥公交车站不远,小时新闻记者很顺利找到了这家包子铺。
店门口贴了两张招聘通知:除了10000元招聘包包子熟练工以外,一则招聘“必须勤快”的杂工启示也贴了出来,标注的工资是7000元一个月。
一走进店里,就闻到一股浓烈的猪肉香。下午1点,店内1楼和2楼仍有不少顾客就餐。
4位包包子师傅就在收银台后方,忙着现包包子。
切面、裹馅、稔花……一勺勺鲜肉、笋干猪肉馅被塞进了包子内。
真有10000元招聘包包子熟练工这事?
“是的呀!当然是真的。”店里的工人都知道这个事,不过他们也说包包子很辛苦的,“一天要做16个小时噢,早上5点到晚上9点,时间很长的”。
店里的包子是小笼包。
看收银台上的价目表,主要有三种包子,鲜肉小笼包,10元一笼6个,笋干小笼包8元一笼6个,萝卜丝小笼包8元一笼。
包子小小个,一口下去,可以吃掉半个。
店员说,包子铺是去年11月1号开的,“开了之后,生意一直很好,现在马上要开第八家门店了。”
张小姐买了一笼笋干包子,“特别喜欢这家包子店,来了N次,这家包子馅儿里有油渣,特别香。”
张小姐是某小红书app的美食推荐达人,经常去各家网红店打卡,“这家味道是挺好的,就是量不够大,我每次来都要点两笼或者一笼再加一碗拌面。”
张小姐还喜欢他们家的辣酱和小咸菜。“是剁椒酱,也很美味。”
一群老姐妹也把包子铺作为姐妹聚会的打卡点。
“是好吃的呀,和别家包子味道不同,你看我们都光盘了。”3盘包子已经被几位阿姨吃得干干净净。
2】包包子究竟有多累?“技术总监”李阿姨这么说
从2017年场口土猪肉包子铺开第一家门店,“技术总监”李阿姨就在店里做包子了。
“从早上5点干到晚上9点,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李阿姨说,辛苦也是辛苦的,不过习惯了,“早中晚饭点的时候特别忙,比如早上7点到10点,中午11点半到下午1点半,傍晚5点到晚上7点。这三个时间段基本上顾不上吃饭,我们都是提前吃饭的。有时候太饿了,就直接吃个包子或者馒头。”李阿姨说,体育场路这家店生意很好,基本上一天要做1000笼包子。“每一笼6个,一天也就是6000个。”
“现在习惯了,手速就很快,5分钟10个包子。”李阿姨一年拿10万年薪,还会有总业绩提成。“现在加上我,一共6个包包子师傅,一个切面,一个蒸包子,4个包包子。”李阿姨说,基本上每一位包包子的师傅月薪都上万,最多的发一万一。
3】3年前转行卖包子,如今已开7家门店,好的店月入70万
包子店老板陈兴是萧山人,从小住在富阳。
“之前我是种菜的,养猪后来越养越多,就开始卖猪肉。”前几年猪肉行情不怎么好,陈兴开始寻求变革,在2017年注册了场口土猪肉包子店。
“昨天贴的这个招工通知,是因为店里面走了两个师傅。”陈兴说,他做事情一直抱着“高要求,高回报”的想法,所以可能对员工的要求也比较高。
对于包包子的师傅,陈兴有三个要求,注重卫生、要团结、肯吃苦耐劳不要对派活有怨言。“如果都做到了,自然就会有上万月薪。我们这里的月薪构成是8000元底薪加提成,一般做下来基本都能能到上万。”陈兴说,提成是这么算的,馄饨包子五毛一份,粥两毛一份,馒头三毛一个。“店内员工除了吧台做二休一拿不到月收入上万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上万的。”
当然,这份钱拿得也辛苦。
“除了吧台,其他员工包括包包子的员工都是全年无休。想休息也可以,但休息一天会少300多的工资,至少少350元。所以他们都舍不得休息。”
昨天下午贴出通知后,已经有三个人来应聘。一位应聘成功,已经开始工作了。
“我们还一直需要人,除了包包子师傅,杂工也需要。”
现在场口土猪肉包子店开了7家门店,杭州市区两家,富阳5家。陈兴说,体育场路这家门店最高端,但九堡店营业额更高。“体育场路一个月在40万,九堡店是70万。”
今年还有一个小目标,在杭州的门店扩充到5家,所以场口土猪肉包子店会持续招人。陈兴说,也欢迎有想法的师傅来应聘,“吃得了苦就能拿这么多钱”。
延伸阅读:
光明时评:新职业来了:小龙虾剥虾师,月入过万
在万物可盘的年代,在哪方面有点突出特长,可能都会变成一个职业。比如最新的这个小龙虾剥虾师。
据媒体报道,2019年,北京小龙虾旺季,催生了剥虾师等新职业,最快4至5秒剥一只,月入过万元,部分企业要求剥虾师半小时内剥完1.5公斤小龙虾才能上岗。
可见吃货们的口齿是有多伶俐,动手的速度都跟不上动嘴了。有网友表示了异议,他们表示小龙虾这样吃,缺乏动手时扑通扑通心跳的期待感,也没有那种油汁滋一嘴的满足感,这样的吃法“没有灵魂”。
调侃归调侃,但至少也说明现在新职业刷新的速度是有多快,没有什么东西能限制想象力,哪怕是吃货,也能带出个新职业。
其实,很多新职业甫一出现,常能刷新人们的三观:原来这也算个职业?就像小龙虾剥虾师,我自己有手有脚,只要不那么懒,何必代劳呢?
其实,这在经济史上非常常见。就像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虽然理论基点是国际贸易,但放到微观层面也未尝不可:只要别人的劳动相对你有优势,这就可能构成一次交换。别人剥虾比自己更快,所以就成了一个新职业。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不断涌现:酒店试睡员、衣橱整理员、代人道歉师、慢跑陪练员……只要需求构成一定量级,一片蓝海就出现了。
这或许也是城市生活的“宿命”——分工越来越细密,时间越来越零碎,新创意层出不穷。所谓三百六十行,远远不能覆盖人们的日常所需。一顿饭局,都可能延伸出数个职业。因此,所谓劈柴喂马、自耕自种的田园牧歌,只能停留在想象与鸡汤之中。现代城市生活,早把生活切割得极为零散,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是一种必然,人们没必要事必躬亲,点一个APP,就有专业的服务。
从历史的眼光看,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必然有越来越多刷新三观的新职业不断出现,满足一些看似无厘头的需求。对这些新职业,倒不妨怀着开放的心态,任何一种正当的市场需求,都是应当尊重的。
不过这也可能造成一种迷茫感:我的专业与知识,可能跟不上节奏,又可能很快被淘汰。处在飞速变化的环境里,一个微小的市场调整,就是一批专业人才的重新分配。一个技术更新,吸引新的参与者,也可能导致原有从业者被边缘。人们越来越难把握所谓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再游刃有余的工作,可能在下一个风口面前就迅速贬值坠地。
就像小龙虾剥虾师真的能永远火下去吗?那就得看吃货会不会保证自己的专一了。或许这也是快节奏生活压力来源,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下一个技术变革前面,会向何处漂移。
每个人可能都在寻找答案,也未必短时间就能得到解答。不妨先不绞尽脑汁了,点一份小龙虾放松下吧。身处快节奏的社会,更要学会处变不惊、云淡风轻,在冷静与从容中,瞄准自己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