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曾是越北重镇,秦汉时为县城,汉六朝时为县城,隋唐以来为安吉、孝丰的县城,历史地位明显,从而留下了一些古城遗址,这在历史地名中也有所体现。通过梳理,在有据可查的安吉地名中,以“市”命名的有11处,将“市”改为其他名称的有3处。通过考古调查研究得知,安吉历史上真正的古城有5座,民间传说中的“城”有3座,不是城但带有“城”字的有6座。它们介绍如下:
历史上曾经是一座城市,
仍然保留着“城市”的名称
中国有两个这样的地名,分别是古城和安城。
古城,即古代建造的城市,位于递铺街道古城村。城址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面积33万平方米。城址西北发现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内城迹象。城址的外围是一堵土墙。除了部分路段在修路和农田改造时受损外,大部分完好无损。现在城墙残高4m ~ 6m,上宽6m ~ 12m,下宽25m左右。在城墙外,有一条宽12米至30米的护城河环绕着城址。除部分河段被农田重建和淤泥堵塞外,大部分遗迹清晰可见。
通过对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该城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城墙建于战国时期。公元589年弃城,安吉、元祥入驻遂安,建城历史近2000年。
相关史料证明,古城是早期越国北疆重镇,秦汉时为县城,汉六朝时为县城。
安城,“安吉县”的简称,曾被称为“桃城”,位于递铺街道安城村。城址平面呈桃形,周长3000米。在城址外,有一堵用砖和石头围起来的墙,用土夯实,高6米,顶部3米宽,底部8米宽。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其中东门在上世纪70年代修路时被拆除了。城墙外是宽约1.3米的“马道”。马路外,城墙周围有护城河,宽10米到80米之间。除了部分河段被淤泥和道路填平外,大部分完好无损。护城河上有桥,有东、西、南、北门,其中西、南为拱桥,北为梁桥。东门桥在修路的时候被拆了,南门桥由于后期道路抬高被淹没在地下。护城河外是堤防,上宽3米,下宽10米,部分地段受损。
根据旧记录,安城城建于公元738年,城墙建于元末明初。该市于1951年由安吉县 *** 迁至梅溪,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安曾是安吉州县所在地,其中247为州,966为县。
历史上曾经是一座城市,
现在没有“城”的名字了。
小峰,曾用名凤城、小井,相传历代产孝子,故名,位于小峰镇。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的轰炸,县 *** 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古城遗址中只剩下300米的东城墙、300米的南大街、标志性建筑云鸿铁塔等零星建筑构件。
据旧记载,城址平面为周长2261米的不规则圆形。有一堵墙,高6.6米,上宽3.3米,四周用砖石砌成,用土夯实。城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据《城池城池自西向北,宽三尺,以迎恩桥达迎安门,其南溪水蜿蜒至东门为三公潭,可守险要护城河》记载,护城河仅在西、北两侧,东南两侧以南溪为天险,宽十米。
早在公元185年,安吉县就设在天目乡(今孝丰镇),公元738年迁至安城,历时553年。公元1488年设立孝丰县,1958年与安吉县合并。郡县迁梅溪470年。所以,孝丰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
历史上把孝丰县简称为“凤县”,而清代唐的《祈灵雨》中的县令则称“凤城”:“怪他长两尺,走起路来像一阵风。当你遇到一个人,你会发现你看到的土地都是红色的。夏米之城不多雨,万里无云,吴天……”
瑶山位于递铺街道古城村和蓝田村交界处。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尧山是一座古城遗址,平面呈方形,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城址周围有土墙,西侧和北侧部分有明显标志,残高1米至2米不等。通过对西城墙部分地段的考古发掘,发现城墙宽17米,夯击痕迹规整明显。在城墙外侧周围,有一条宽30m ~ 50m的护城河。除了北面的护城河改作农田,其他三面基本完好。
考古证明表明,该城址建于春秋初期,西汉时已废弃。
山上,位于羌山自然村天子湖镇凉棚村。通过文物调查发现,墙丘是一座古城遗址,平面呈方形,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城址周围有土墙,西侧和北侧部分有明显标志,残高1米至5米,残宽1米至3米。通过对城墙的解剖发现,文化层中含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花陶器和混砂陶器,与城址上采集到的、池塘中出土的器物基本一致。
通过分析可以推断城址为春秋战国时期,废弃年代不详。
关于尧山和羌山。据当地人说,瑶山原名“香山”,民国时在此建砖窑而改名。这座山原名“香山”,因谐音而改名。清代同治版安吉县地图分别将尧山、羌山标注为“宰相基地”。
尧山、羌山和古城基本是同一个年代,旧方志的记载与民间传说基本一致。有鉴于此,可以确定两地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其早期名称很可能是“香山城”或“丞相城”。
民间“城市”
木城,位于昌硕街道木城社区。清同治版《安吉县志》载:“木王城,武陟位于州南二十五里风亭乡。岳飞曾在此建营,后死于武穆,故称穆王城,驻地仍在。”根据文物调查,虽然这里没有古城建筑遗址,但发现了一处面积8000多平方米、名为“西码头”的高泰遗址。根据对遗址的解剖和对所收集文物的分析,该遗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鉴于上述情况,是否可以推断岳飞在此定居,而不是重新修建平台,而是将原来的高泰遗址修复后作为平台使用?然后,一直保留到2008年的西码头,就是它的“总平台”所在。不幸的是,由于房地产开发,西码头已被摧毁。
汉城,“太平乡,地图韩城庄,离城45里。”这是清代同治版《孝丰县志》对汉城位置的描述。然而,在现代版的安吉县地图上查找时,却没有首尔的地名。通过实地调查得知,韩城庄在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浮石水库时就消失了,居民搬迁至西侧的姚岗。现在姚岗自然村有一个“韩城村民小组”。首尔厂址位于杭盖乐队镇玉舍村东南约2公里处的浮石水库末端。汛期库区的水会淹没场区,但大部分时间会 *** 出来,成为湿地滩。
那么,为什么这个群山环绕、盆地狭窄的山区会有“首尔”这个名字,和城市有什么关系吗?
从地形地貌分析,南、北两面都是山,两山相距约300米,东西两侧的土地呈条状,不具备建城的地理条件。实地调查表明,没有城墙和其他与城市有关的遗迹。根据当地人提供的信息,没有建城的历史。是他们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关系到“首尔”这个地名的由来。
据传说,800多年前,金兵从建康(今南靖)一路南下,占领了胡灵(后改为苦苓)隘口。岳家军只能撤退到胡灵南麓的一个村子里。
两面环山,北望胡灵关,西退翟岳(当时是岳家军西乡的大本营)。将军在将军的带领下,命令人们带上岳的旗帜,写上“汉城”二字,挂在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
“这里人少,几户几村都不好过。什么是城市?”大家都很不解。这是岳家军将领的计策,所以他让金兵的斥候上当了。当间谍看到远处悬挂的“首尔”旗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深深叹道:“没想到 *** 竟然在这深山里修建理想城,想必是引诱我军深入,以至于四面受敌。”立刻回营地报道。总司令金兀术不敢掉以轻心,命令部队原地待命,伺机出动,使岳家军等待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岳将军采用了三十六计的空城计,故名汉城。
土甘古城,地名小得连地图上都找不到,只有当地人知道。它位于富宝镇塘口村的南侧,与南溪交界处。
甘,方言意为“村”。古城是旱地空,没有村庄,也没有房屋。它地势平坦,占地10多万平方米。文物调查未发现历史遗迹。
为什么叫“古城土干”?大多数人不知道。有人说古代这里建有城市。关于城市的建设,查了一下旧记录,没有发现相关线索。但在该县地方文化研究者叶先生撰写的《安吉、元乡、孝丰三县原址考辨》一文中,发现了“东汉安吉建县在汤口”的观点。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关于“古城干有土”的由来,还是有说法的。
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以“城市”为名
上城、下城,位于天子湖镇南北湖村武当,史称上城、下城。那么这两个地名中的“城”是什么呢?
查清代同治版《安吉县志》“燕子乡吴庄下城村”可知,此“城”来源于“城”的谐音。
官城,梅溪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曾被称为“三城”。
相传,关城原名关城。很久以前,村里一户人家的三个儿子做了大官,回老家选了三个地方,自己建了花厅(雕梁画栋的大房子)。为了做官的喜悦,村民们在花厅旁边建造房屋,形成了一个像城市一样密集的大村庄,因此被称为“官城”。因三寨位于上、中、下三部,故又称上官市、管仲市、下关市,又称三市。
牛屋、后成屋、成庙屋分别位于山川乡大李村和递铺街道赤芝村。全部被高山环绕,中间是凹山码头。相传,牛城坞原本山坞内草丰茂,附近山民常来此放牛。牛排了很久,看起来像城墙,因此得名。至于另外两个地名的来历,目前没有相关资料。
这座古城与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古代叫城墙,池子指护城河,一般指城市。其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建筑,保护普通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城城墙拥有完整的城区、城墙、城门、道路、护城河、跨河桥梁和堤防,构成了江南地区最完整的县级城防体系,代表了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
来源:安吉新闻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