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礼仪,在《周礼》、《礼记》、《仪礼》等古籍中均有关于作揖礼的记载。古代的统治阶级也曾经将作揖礼作为定尊卑、别亲疏的一种手段,但发展到今天,作揖礼已经被渐渐淡忘,乃至于影视作品中,有关作揖礼的演绎已经被歪曲,那么古人正确的作揖礼究竟是怎样的呢?
1.作揖礼首先就是要对其有一个基础的界定,然后对其手势动作进行基础的解读
作揖礼的最早称谓为“推手为礼”,古人根据作揖对象的不同,有高、平、下三种分别,可见,作揖礼手势的正确手势,跟作揖的对象是有密切联系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作揖礼,并不完全是手部的手势,而是需要跟身体动作密切配合,否则便是所谓的拱手礼。
作揖礼形式上显然要比拱手礼更为隆重,且作揖礼的对象身份上更为高贵。按照民俗习惯来分析,作揖和拱手的区别仅在于身形上是否配合而已,作为正确的作揖礼,首先是要在手势上的差别,即手形。一般而言,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且因为古人尚左,拱手的位置要在胸部的左侧。但是古代的作揖礼实际上在吉凶环境下都适用。所以,有了分别,即吉拜的情况下,正确的作揖礼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且双手拱在左胸。如果是凶拜的情况,比如是丧事,则手势和拱手的位置则完全相反
2.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作揖礼手势是跟身形相互配合的
前文所言,即便是正确的作揖礼手势,但身形如果配合不到位的话,只能是古代礼仪中的拱手,而不能算是作揖礼。对于身形而言,在美观的同时,也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流程。
一般而言,作揖礼需要作揖者根据敬礼的对象,采取身体前屈的姿势,双手合拢之后,身体向前向下微曲。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身体的前屈并不代表膝盖的微曲。在作揖礼的工程中,膝盖以下的位置始终要保持直立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体现作揖礼的美感。也就是头部向下,手部按照标准动作实施,但是膝部以下的位置始终保持直立的状态。
3.正确的作揖礼需要手形动作和身体动作的配合,才能达到按照双手拱起角度,身体屈伸角度的差异体现出对施礼对象的差别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如果单纯讨论作揖礼的手势,其跟拱手礼的差别很小,但是如果结合上身体动作的话,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作揖礼。但是作揖礼的手势动作并非是单纯不变的,而是有着固定的活动空间。
无论是双手拱起,往前推,或者是往后敛,都属于作揖礼中的动作幅度,代表的韵味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场景下如果使用了不同的角度、幅度、乃至方向,都不能称之为正确的作揖礼。
概而言之,作揖礼的正确手势如下:
其一,双手合抱前伸,向上翻腕拱起,双手沿身体姿势的弧线自上而下动作,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吉拜在左胸,凶拜完全相反;
其二,起势为站立,施礼开始时,以腰部为中轴,上身上前向下弯曲,但膝部不可弯曲,低头,弯曲到一定角度稍作停顿仰身站起;
其三,多人在场手势重复,根据对施礼对象的尊敬程度,双手举的高度,上身向前向下弯曲的角度有所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