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并不知道,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和中国国民政府关系最亲密的并非英国和美国,而是德国和意大利,尤以纳粹德国为甚。甚至可以说,直到抗战初期,德意日结盟前,德国与正在进行抗战的中国关系是超过多数人想象的好。
纳粹德国与国民政府打得火热,说穿了,就是资源贫乏的德国想从“一战”失败的泥沼中爬出来,需要海外市场和资源支撑。尤其是1932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公开重整军备,对钨、锑、锡等战略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其中钨又是制造q炮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上世纪30年代,世界已探明钨储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国,中国钨储量的三分之二在赣南,赣南钨砂产量几近全球产量的一半左右。
当时同样急欲重整军备的国民政府,与纳粹德国一拍即合,双方达成了中国以钨砂为首的战略矿产换取德国军事技术援助的合作协议。德国顾问团制订的《陆军改革建议书》为国民政府采纳。截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在德国顾问团的帮助下,国民政府已完成35个调整师与24个整理师的整编工作,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工程。
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前德国为中国训练装备的部队。
非但如此,大批德制军火也借中德军事合作的契机涌入中国。1934年,仅1笔价值1500万银元的中德军火交易中,就包含24门德制FH-18型15公分野战重炮、20门德制Pak35/36型37毫米战防炮、数千枝 *** 24型步q、数千挺捷克造ZB-26型轻机q与瑞士奥利根公司生产的20毫米防空机关炮,此外还有大量西门子公司的通讯器材、蔡司公司的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1936年,德国运交中国价值2300万马克的军火。1937年,德国运交中国8200万马克军火,其中包括150毫米要塞炮、高射炮、步q、机q、迫击炮、重机q,大批各式d药、钢盔,以及鱼雷240枚、快艇若干艘,还有制钢、炼焦、化工、兵工生产机具等设备。
全面抗战初期,这些经过德国方面训练的中国部队及大量德制军火,成为了中坚力量。虽说那些由德国顾问亲自训练出来的“德盔师”,实际战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更无力挽回因国民政府在政略和战略上所犯一系列错误所导致的被动局面,但若没有这些部队及德制军火,抗战初期中国处境可能会更加艰难。
图为德国顾问团中和蒋介石关系最好的一位——汉斯·冯·塞克特将军。
1938年初,国民政府为补充“淞沪会战”的损耗,派专人在香港与德方议定紧急采购武器,内容包括:步q30万支(每支配d1000发)、手q3万支(每支配d1000发)、机q2万挺(每挺配d1万发)、37毫米战防炮500门(每门配d1000发)、迫击炮500门(每门配d2000发)。
1938年3月,蒋介石电再令驻德专员采购武器一批,包括:迫击炮300门(每门配d3000发)、 驳壳q2万支(每支配d2000发)、高射机关炮300门(每门配d5000发)、150毫米炮d6000发、杂式炮d18000发、步机qd3700万发以及一批水雷。
有统计资料表明,自1937年7月至1938年7月,一年时间里,国民政府实际从德国获得了12架飞机、36门105毫米榴d炮、800门迫击炮、500门37毫米战防炮、300挺13.2毫米高射机q、1万挺机q、5万支步q、2万支驳壳q、4400支手q、150毫米炮d6000发、105毫米炮d3.6万发、迫击炮d190万发、37毫米战防炮d50万发、子d1.6亿发。
【注:全面抗战第一年,中国实际从德国获得的军火数量,不同出处的资料略有差异。但这些军火由德属货船陆续运到香港,再转运内地,在全面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却毫无争议。】
不过,德国对中国抗战的帮助到此即止。
随着德意日三国于1937年11月签立反共协议,加之西班牙钨矿产量随着内战结束而大增,希特勒有了足够的钨矿来源,中国钨砂的价值已经越来越逊色于德日之间更为广泛的利益。可以说西班牙内战的结束是希特勒抛弃与中国“友谊”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德国从1938年5月开始断绝了对华武器供应,并召回了顾问团。到1941年7月1日,随着德国承认南京汪精卫伪政权,国民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对德“宣战”。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