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算是北京各区县里,范围变化较大的。
很多介绍这类内容的文章都是纯文字的,看起来比较费劲。我找了一些直观的图片,捋一下变化过程。
1949年9月,中国定都北平,改名为北京。这个时候北京的各个区是按照编号划分的,一共二十个区。
下图为1949年9月时,北京的各区编号图。
1952年,北京才给各个区正式起名。那时候丰台旁边还有个南苑区。见下图:
1954年,北京市开始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的派出机构,并且在北京市郊区,建立街道、乡(镇)、村结合的管理架构。
从那之后,在丰台的行政管理体系里,街道、乡镇、村就一直并存。
1958年是北京行政区划变动较大的一年。1958年3月,通州、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几个市县划归北京市。把这几个市县划归进来是为了满足当时北京市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见下图:
1958年5月,石景山区被撤销,划归丰台。见下图:
1958年10月,平谷、密云、怀柔、延庆划归北京市。这时候北京的总体行政区划基本成型。见下图:
此时石景山区还是丰台区的一部分,并且南苑区已经取消,南苑区的部分区域并入了丰台区。见下图:
1960年11月,丰台区的内部具体行政区划,调整为5个乡和一个街道办事处。此时石景山是丰台的一个乡。见下图:
1963年6月,为了发展生产,首钢及周围地区从丰台区被划了出来,成立石景山办事处,行政级别为区级。见下图:
1967年8月,石景山办事处正式改名为石景山区。
这之后丰台区又经历过几轮范围调整,其内部处于地区、街道、乡几种区划混杂的局面。
1990年,丰台区由一系列街道、地区、乡组成。此时丰台区有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地区办事处。为了方便手机观看,我把图转了90度。见下图:
地区办事处是区县的派出机构,是北京的农村地区从“乡镇建制”向“街道办事处建制”过渡的特殊事务机构。
地区办事处也保留原有“乡、镇”的区划名称,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成熟的城市地区设立街道办事处,未开发的农村设立乡镇,那么介于中间的正在开发的区域怎么管理?北京的答案是,给乡镇加挂一个牌子,叫「地区办事处」,使得乡镇也承担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这样一来,乡镇既管农村,也能管城市。(知乎:hat600,为什么丰台区的街道犬牙交错?)
1985年,丰台区在方庄小区设立了方庄地区办事处。该办事处既是区派出的行政机构,又是方庄住宅区的管理、开发、经营机构。见下图:
2010年6月,丰台区调整行政区划,卢沟桥乡、花乡乡、南苑乡加挂地区办事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体制。(京民划函[2010]247 号)
至此,丰台区由14个街道办事处,5个地区办事处(其中3个挂两块牌子),2个镇组成。
2020年12月,丰台区行政区划再次调整,大部分地区都更名为街道,只有最西边还有镇。见下图:
一个地区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改变行政级别。举例来说,按照《北京市街道办事处设立标准(试行)》,除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外,其他区设立街道办事处,需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委会数量占村、居委会总数比例达到60%以上。
丰台区2020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说明该区除了最西边,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城镇化。
丰台区在刚建国的时候算是北京的郊区,区内有山川、河流、大量村庄,并且铁路密布、大院割据。
这些因素,特别是村庄的存在,使土地开发过程变得复杂。所以在丰台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少城中村,形成犬牙交错的行政范围。
另外,城市化过程的缓慢,导致丰台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的共存的状态。
大量乡镇的存在,使丰台部分地区展现出城乡结合部的风貌。这些地区的领导风格,也和北京郊县的领导风格类似。(这个具体就不细说了)。
这还导致一些地区行政区划管理范围的不清晰。比如在2020年之前,丰台区某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归属都不同。
下图为某一时期宛平街道的范围图。南边这半部分,城市和农村都归宛平街道管。北边地区的农村部分,归西边的卢沟桥乡管。见下图:(图片来源:知乎:hat600,为什么丰台区的街道犬牙交错?)
行政区划的不明确,导致责权划分的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丰台发展的因素之一。
丰台算是城六区中发展得相对较慢的。作为城六区中面积第三大的区,丰台区在GDP、财政收入等方面却仅高于石景山。(具体可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几个有利因素叠加,就能进入所谓“上行通道”,越来越顺。而如果时运不济,进入“下行通道”,就会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儿。
丰台区经历多年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产业基础。希望在未来,能把这些特色内容进一步挖掘,形成自己核心的驱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